跳转到内容

共同出题(旨在收集平时散出的题,你要是喜欢也可以泡在这里出题)

来自osm&bio

题目

一些话:以新联赛不定项方式(四个选项,判断正误)的形式出题。难度不用超过考试太多,模仿到联赛或国赛出题风格,节奏与难度的题目最佳。减少过于困难的题目,如果本身是追求难度、创意或者偏的知识点,可以在每学科【较难题】中出题。

希望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看到书发现好的点时,就来出一题

梗百科/生竞常识

  1. 关于主流教材,你觉得正确的是:
    • A. 细胞生物学第五版的主编是翟中和院士
    • B. 普通动物学的版次在00年代
    • C. 植物学最严谨的教材是马炜梁
    • D. 生理学最新版的作者是朱大年
  2. 关于生物竞赛,你觉得正确的是:
    • A. 省一一般对于升学有较大优势
    • B. 生物竞赛是以高中生物学为基础,本科教材为拓展进行命题
    • C. 每年联赛评议完题目,争议题都会删除
    • D. 又名背书竞赛,完全不需要理解
  3. 关于生物竞赛教师或机构,你觉得正确的是:
    • A. 朱斌曾在质心任职,现在在猿辅导
    • B. 喵健曾在质心任职,现在在北斗学友
    • C. 北斗学友其实是一只青蛙
    • D. 汇智其实是四字机构,金石也是四字机构
  4. 关于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杨sir是南京大学教授,讲授生物系和医学部的生物化学,已退休
    • B. 周德庆是微生物学教程主编,目前已主编至第四版
    • C. 最新版王镜岩生物化学又称“大生化”,主编是王镜岩和朱圣庚
    • D. 刘祖洞遗传学是复旦系教材,而戴灼华遗传学是北大系教材
  5. 根据生物竞赛的不定项得分规则,如果你在考试时碰到了一道不会的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该题只有一个选项为T,则选择FFFF比选择TFFF得分的数学期望高
    • B. 如果该题只有两个选项为T,则任意选择两个T两个F,得分的数学期望为13/30
    • C. 不可能出现选项为FFFF的情况
    • D. 如果该题只有三个选项为T,则任意选择三个T一个F,得分的方差为0.12

细胞生物学

基础

  1. 多细胞有机体的三种识别系统是:
    • A. 抗原-抗体
    • B. 酶和底物
    • C. 配体-受体
    • D. 细胞-细胞(mt)

较难题

  1. 关于整联蛋白,你认为正确的有:
    • A. 是穿膜的异质二聚体
    • B. α 要和 RGD 识别,然后和纤连蛋白结合
    • C. β 头部的硫元素比较多,但是 α 大小两部的交界处则几乎没有
    • D. β 受体与 RGD 识别后,通过黏着斑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mt)

生物化学

基础

  1.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 A.因为α螺旋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和反应稳定性,所以自然界中的角蛋白均以α螺旋为主要的二级结构,如头发、指甲、蛛丝等。
    • B.配体结合蛋白质受体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当它与相应配体结合时通常会引起自身构型的改变以进行进一步的信号转导。
    • C.希腊钥匙模体是一种全β折叠聚合体,因在拓扑学上长得像古代花瓶上的希腊钥匙而得名,清蛋白原和质体蓝素就含有这种模体。
    • D.朊蛋白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曾经引起了疯牛病的大爆发,其也会影响人类的神经中枢,因此是一种及其有害的病原体,对宿主百害而无一利。
  2. 久坐不动十分伤身,同学们快起来活动一下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脖子处肌肉运动时所涉及的细胞骨架是微丝。
    • B.脖子的横纹肌中含量最高的肌球蛋白是I型肌球蛋白,这也被称为传统的肌球蛋白。
    • C.骨骼肌的舒张依赖于钙泵将钙离子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器,而为了能够响应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内质网上的钙泵的C端存在CaM的结合域。
    • D.为了更好地行使生物学功能,存在一系列的微丝结合蛋白,如丝束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等,其中丝束蛋白以单体形式发挥功能,而α-辅肌动蛋白则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
  3. 生命活动的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能量的转移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产能方式,由于其中经历了较大的自由能变化,因此底物水平磷酸化都是不可逆的反应,比如葡萄糖的磷酸化和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 B.生物体内常见的高能分子有:ATP、乙酰辅酶A、S-腺苷甲硫氨酸和二磷酸尿苷葡糖等。
    • C.电子传递链可以被多种抑制剂抑制,其中抑制复合体I的有鱼藤酮、安米妥、杀粉菌素等。
    • D.缬氨霉素能够抑制氧化磷酸化的原因是这是一种钾离子载体,能够将细胞质基质中的钾离子带入线粒体基质,进而抵消跨内膜的质子驱动力中的电势能。

较难题

  1. 下列有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D-葡萄糖来说,椅式构象比船式构象更稳定。
    • B.实际应用中,常用苯肼的成脎反应区分D-葡萄糖和D-果糖。
    • C.热的稀硝酸是强氧化剂,可将D-半乳糖氧化为D-半乳糖二酸。
    • D.单糖环化后形成半缩醛/半缩酮羟基,会失去其还原性。
  2. 黄天在上,我与赌毒不共戴天!请问下列反应生成黄色物质的有:
    • A.己糖+间苯三酚/浓盐酸
    • B.茚三酮+Pro
    • C.Tyr+浓硫酸+浓盐酸
    • D.戊糖+甲基间苯二酚/浓盐酸
  3. 下列关于糖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碘代乙酸和氟化物可以破坏GAPDH活性中心的巯基,从而抑制糖酵解。
    • B.砷酸可以与还原性的硫辛酰胺形成共价复合物,同时抑制丙酮酸脱氢和三羧酸循环。
    • C.UDP-D-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需要NAD+作为辅酶。
    • D.F-2,6-BP是丙酮酸激酶的别构激活剂,介导一种前馈作用。
  4. 半胱氨酸是常见的氨基酸之一(上图),存在于多种蛋白质中。而高半胱氨酸在结构上仅仅比半胱氨酸多了一个亚甲基(下图),但为什么没有生物选择使用高半胱氨酸来构建蛋白质呢?
    • A.高半胱氨酸没有对应的合成途径,难以保证其在体内的供应。
    • B.由于多了一个亚甲基,使高半胱氨酸的巯基性质发生改变,不再具有足够强的亲核性,不能够催化反应,并且其侧链太大会影响蛋白质的折叠。
    • C.没有特殊原因,仅仅是因为生命没有给高半胱氨酸对应的遗传密码罢了
    • D.高半胱氨酸的侧链是柔软可摆动的且相对半胱氨酸的侧链来说更长,因此其巯基会进攻高半胱氨酸与毗邻氨基酸之间的肽键,导致蛋白质自我分解。
      半胱氨酸结构式
      高半胱氨酸结构式
  5. 乒乓反应和序列反应是常见的两种多底物酶促反应形式,简单来说,乒乓反应是指在第二个底物与酶结合之前,必须要有一个产物释放,而序列有序则是第一个产物释放之前,所有的底物必须都和酶的反应中心结合,而序列有序有分为有序序列反应和随机序列反应,前者的底物结合有一定的顺序,后者的底物结合没有一定的顺序,则下列酶依次是乒乓反应、有序序列反应和随机序列反应的是:
    • A.谷草转氨酶、柠檬酸合酶、己糖激酶。
    • B.糖原磷酸化酶、乙醇脱氢酶、肌酸激酶。
    • C.转醛酶、延胡索酸酶、丙酮酸激酶。
    • D.转酮酶、苹果酸脱氢酶、脂酰肉碱转移酶。

分子生物学

基础

较难题

植物学

基础

  1. 关于植物的营养器官,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初生结构里韧皮部是外始式的
    • B. 通常维管束中自外而内看,先出现梯纹或网纹导管,然后是环纹或螺纹导管
    • C. 仙人掌刺和皂荚刺同源
    • D. 横切一个枝叶茂盛的细茎植物,会出现维管横断,切向切可见纤维样的维管射线(mt)

较难题

植物生理学

基础

较难题

微生物学

基础

较难题

动物学

基础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A.在海边捡到一枚软骨脑匣,可确定它的拥有者有角质齿
    • B.切断直接连接田螺两侧神经节的神经索,对其外套膜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 C.一颗石子深入蚌的内脏团中,并不会长出珍珠
    • D.田螺的右侧很强大,其腹脏神经索前段位于食道上部,而雄性右侧触角特化为交接器

较难题

  1. 判断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说法正误:
    • A.偕老同穴属于寻常海绵纲,复沟型,鞭毛室大
    • B.人如果误食猪带绦虫由孕卵节片产生的虫卵会导致猪带绦虫极易附于小肠黏膜
    • C.海盘车真体腔发达,体腔液中含两种变形细胞,有吞噬作用
    • D.毛颚动物的体腔为次生体腔,雌雄异体,无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2. 下列有关于六足亚门变态发育正确的是:
    • A.蝉蛹,每个人都爱吃,但你真的了解蝉蛹吗?蝉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因此有蝉蛹之说。
    • B.表变态为内颚纲昆虫特有,胚后发育仅为个体增大,性器官渐成熟。
    • C.大部分同翅目属于渐变态,但粉虱科和雌性蚧壳虫为特殊的过渐变态类型。
    • D.复变态在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中具有,如捻翅目。

3.下列有关环毛蚓生殖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环毛蚓在第 6、7,7、8,8、9 体节的节间沟处各有一对贮精囊的开口接受对方精子;

  B.有位置和数目相对固定的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精巢的位置位于卵巢的前方;

  C.卵巢位于第13体节的前隔膜上,后隔膜上有一对输卵管的喇叭口,输卵管共同开口于第14体节;

  D.输精管的长度要长于输卵管,在第18体节有一对雄性生殖孔呈乳头状凸起和一对耳状的前列腺。

4.下列有关秀丽影杆线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雌雄同体或雄性体,雌性生殖孔位于身体前部腹中线1/3处,雄性体在尾部的肛门上方有交接刺;

  B.成体的细胞数目恒定,雌雄同体的有959个细胞,雄性体的有1031个细胞,便于定位细胞的位置;

  C.成体的体腔来自于胚胎期的囊胚腔,属于假体腔,成体的肠道来自于胚胎期的原肠腔,不是体腔;

  D.体表具有数层透明的角质层,幼虫在发育为成虫过程中会经历4次蜕皮,角质层下的表皮为合胞体。

5.下列有关文昌鱼早期胚胎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受精卵经过多次螺旋卵裂后形成桑椹胚,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桑椹胚的细胞数目和体积不断增大;

B.囊胚的动物极细胞以内陷的方式向囊胚腔中陷入,植物极细胞覆盖在其表面,最终形成原肠胚;

C.原肠胚自前端沿背中线至胚孔的外胚层细胞下陷,形成神经板,且伴随着部分细胞迁移到其他部位;

D.各体节以肠体腔囊法形成体腔囊,随后前后连通形成体腔,其全部来源于中胚层细胞。

6.头骨进化的趋向是:骨块数目由多到少。软骨原骨数目的减少,主要是由于骨块的愈合;膜原骨数目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一些骨块退化消失或愈合。低等种类,头骨保留软骨成分多;高等种类,软骨更

多地被硬骨所代替。各骨块的连接由疏松而紧密,彼此愈合成为牢固的脑颅。由于脑的不断发展,脑颅所占比例也随之由小到大。咽颅的变化则和动物由水生到陆生、肺呼吸代替鳃呼吸相关。随着鳃的

消失,支持鳃的鳃弓发生深刻的变化,转变为舌器、听器及咽喉骨;部分鳃弓则退化。以上进化的趋向直到哺乳类集于大成。下列关于动物头骨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爬行类副蝶骨为头骨腹面的主要骨块。

②哺乳类头骨的形状较高而隆起,属于高颅型,反映脑腔的扩大。

③爬行类软骨性脑颅几乎完全骨化,只有在筛骨区保留一些软骨。

④鸟类头骨轻而坚固,骨片薄,成体骨片逐渐愈合称为一个完整的脑颅,骨缝已消失。

⑤哺乳类蝶腭孔为腭管后端的开口,位于眼窝后部。

⑥爬行类门齿孔是硬腭腹面的一对狭长大孔,位于颌骨之间。

⑦爬行类下颌骨由多块软骨原骨参加组成,除麦氏软骨骨化成的关节骨为膜原骨外,其余骨片,均为软骨原骨

⑧两栖类膜原骨易与软骨原骨分离,显示两者的结合疏松。

⑨脑颅底部有次生腭形成,是由上颌骨、前颌骨、后颌骨和颧骨愈合而成。

⑩鸟类无完整的次生骨质腭,左右腭骨在中线处不愈合,故腭部中间成裂缝状,称裂缝腭。

A.①②④⑦⑨                 B.①③⑤⑥⑩                     C.②⑥⑦⑧⑨                     D.③④⑤⑧⑩

7.下列有关对虾排泄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排泄器官为一个由中肾演变来的触角腺,也称绿腺是因为解剖活对虾时观察到为暗绿色结构;

B.触角腺位于第一触角基部的平衡囊下方,通常由泡状的腺体部分和囊状的膀胱部分组成;

C.腺体部的内端为一盲囊,称端囊,从发育来源上讲是残余的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真体腔;

D.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为氨,主要由触角腺负责排出体外,小部分经由鳃血管扩散到水环境中。

生理学

基础

较难题

  1. 下列有关肺通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物理学原理,气体流动需要压力梯度的存在,故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 B.腔静脉和胸导管位于胸膜腔内,而气胸会导致胸膜腔内压减小或消失,进而引起血液和淋巴回流受阻
    • C.肺弹性阻力可以用肺顺应性来表示,后者等于肺容积变化除以肺内压变化
    • D.一般情况下,青壮年男性和运动员以腹式呼吸为主
  2. 服用利尿剂后,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听觉障碍
    • B,嗅觉障碍
    • C,无法感受甜味
    • D,无法感受咸味

生态学和行为学

基础

较难题

遗传学

基础

较难题

演化生物学

基础

较难题

生物信息学

基础

较难题

生物技术

基础

较难题

综合题/文献题

基础

较难题

答案与解析(以及对题目本身的讨论和勘误)

梗百科/生竞常识

  1. FTFF
  2. FTFF,关于 C,其实还有答案更改
  3. TTFT,关于 C,在 2025BAT1 的第 33 题中,明确写着那个东西是爬行动物(原作是鳄鱼),而青蛙是两栖动物(他人注:我总觉得这画的是鳄鱼 orz)(他人注:vx 表情包搜索“抹茶旦旦”,你会找到“我是小鳄鱼谢谢”之类描述,尊重原作吧,yysy 画得很抽象)(本人注:所以 C 选项是 F ,不是青蛙)
  4. TTFT
  5. TTFT A.选择TFFF得分数学期望为(2+0.2+0.2+0.2)/4=0.65,选择FFFF得分数学期望为1(单选题不会做,4个F走起) . B.六种情况,用E(X)的公式计算即可. D.方差公式D(X)=E(X²)-E²(X),据此计算。本题考查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属于基础题
    BAT1的第33题

细胞生物学

基础

  1. 多细胞有机体的三种识别系统是:
    • A. 抗原-抗体
    • B. 酶和底物
    • C. 配体-受体
    • D. 细胞-细胞(mt)

TTFT,记忆题。笔者认为,自己编的C选项配体-受体应该也算广义的酶-受体或者细胞-细胞的一环。题目中这三种是:免疫反应 催化反应和信号传递。

较难题

  1. 关于整联蛋白,你认为正确的有:
    • A. 是穿膜的异质二聚体
    • B. α 要和 RGD 识别,然后和纤连蛋白结合
    • C. β 头部的硫元素比较多,但是 α 大小两部的交界处则几乎没有
    • D. β 受体与 RGD 识别后,通过黏着斑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mt)
  1. TFFF,A. 基础识记;B. αβ 反了,这里是 β;C.α大小两部要通过双硫键相连;D. β 先和裸蛋白结合,然后和肌动蛋白结合。(这部分比较乱,参见王金发细胞生物学 P112-P113)

生物化学

基础

  • 蛋白质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
    • A.因为α螺旋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和反应稳定性,所以自然界中的角蛋白均以α螺旋为主要的二级结构,如头发、指甲、蛛丝等。
    • B.配体结合蛋白质受体是一类特殊的膜蛋白,当它与相应配体结合时通常会引起自身构型的改变以进行进一步的信号转导。
    • C.希腊钥匙模体是一种全β折叠聚合体,因在拓扑学上长得像古代花瓶上的希腊钥匙而得名,清蛋白原和质体蓝素就含有这种模体。
    • D.朊蛋白是一种独特的蛋白质,曾经引起了疯牛病的大爆发,其也会影响人类的神经中枢,因此是一种及其有害的病原体,对宿主百害而无一利。
      • FFTF,A选项,蛛丝是β角蛋白,其二级结构主要是β折叠;B选项,注意不能混淆构象与构型的概念,构象的变化仅涉及到共价键的旋转,而构型的改变则存在共价键的断裂与重新形成,如立体异构;C选项,没有问题,杨sir书上原话;D选项,“百害而无一利”的说法过于绝对,如酿酒酵母细胞中的朊蛋白对其反而是有益的。
  • 久坐不动十分伤身,同学们快起来活动一下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脖子处肌肉运动时所涉及的细胞骨架是微丝。
    • B.脖子的横纹肌中含量最高的肌球蛋白是I型肌球蛋白,这也被称为传统的肌球蛋白。
    • C.骨骼肌的舒张依赖于钙泵将钙离子泵出细胞或泵入细胞器,而为了能够响应胞质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内质网上的钙泵的C端存在CaM的结合域。
    • D.为了更好地行使生物学功能,存在一系列的微丝结合蛋白,如丝束蛋白和α-辅肌动蛋白等,其中丝束蛋白以单体形式发挥功能,而α-辅肌动蛋白则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发挥功能。
      • TFFT,A选项,十分显然;B选项,传统的肌球蛋白是II型肌球蛋白,其同时也是肌细胞内含量最高的肌球蛋白;C选项,内质网的钙泵并不受到CaM的调节,存在CaM的结合域的实际上是质膜和液泡上的钙泵;D选项,没有问题,是书上的内容。
  • 生命活动的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能量的转移和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产能方式,由于其中经历了较大的自由能变化,因此底物水平磷酸化都是不可逆的反应,比如葡萄糖的磷酸化和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 B.生物体内常见的高能分子有:ATP、乙酰辅酶A、S-腺苷甲硫氨酸和二磷酸尿苷葡糖等。
    • C.电子传递链可以被多种抑制剂抑制,其中抑制复合体I的有鱼藤酮、安米妥、杀粉菌素等。
    • D.缬氨霉素能够抑制氧化磷酸化的原因是这是一种钾离子载体,能够将细胞质基质中的钾离子带入线粒体基质,进而抵消跨内膜的质子驱动力中的电势能
      • FTTT,A选项,举的两个例子确实都是不可逆反应,但是并非所有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都是不可逆反应,如三羧酸循环中从琥珀酰CoA到琥珀酸这一步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了一分子GTP,这个过程是可逆的(2024年联赛考了,同学们你们对了吗?);B、C、D选项,都是杨sir书上可以找到的内容,不赘述了。

较难题

  • 下列有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D-葡萄糖来说,椅式构象比船式构象更稳定。
    • B.实际应用中,常用苯肼的成脎反应区分D-葡萄糖和D-果糖。
    • C.热的稀硝酸是强氧化剂,可将D-半乳糖氧化为D-半乳糖二酸。
    • D.单糖环化后形成半缩醛/半缩酮羟基,会失去其还原性。
      • TFFF,A选项确实是对的,杨sir上有讲;B选项是杨sir小quiz的原题,由于苯肼与单糖在1、2号位反应,而D-葡萄糖、D-果糖、D-半乳糖的1、2号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并不能区分;C选项,如果你闲来无事仔细观察一下半乳糖的分子结构式,你会发现它被氧化为糖二酸后会发生内消旋,失去手性,这点在王镜岩上有讲;D选项比较明显。
  • 黄天在上,我与赌毒不共戴天!请问下列反应生成黄色物质的有:
    • A.己糖+间苯三酚/浓盐酸
    • B.茚三酮+Pro
    • C.Tyr+浓硫酸+浓盐酸
    • D.戊糖+甲基间苯二酚/浓盐酸
      • TTTF,A选项间苯三酚反应,戊糖与间苯三酚/浓盐酸反应生成朱红色物质,其他单糖与间苯三酚/浓盐酸生成黄色物质。B过于经典。C的名字就叫黄色反应。D选项应为蓝绿色物质。
  • 下列关于糖代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碘代乙酸和氟化物可以破坏GAPDH活性中心的巯基,从而抑制糖酵解。
    • B.砷酸可以与还原性的硫辛酰胺形成共价复合物,同时抑制丙酮酸脱氢和三羧酸循环。
    • C.UDP-D-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需要NAD+作为辅酶。
    • D.F-2,6-BP是丙酮酸激酶的别构激活剂,介导一种前馈作用。
      • FFTF,A选项,氟化物是烯醇化酶的抑制剂,此处应为有机汞;B选项,砷酸的作用是冒充磷酸基团进入1,3-二磷酸甘油酸后自发水解,起到解偶联作用;亚砷酸的作用才是抑制丙酮酸脱氢酶系等;C选项确实是对的,参见王镜岩有关于半乳糖进入糖酵解的部分内容;D选项应为F-1,6-BP,但是确实是前馈作用。
  • 半胱氨酸是常见的氨基酸之一(上图),存在于多种蛋白质中。而高半胱氨酸在结构上仅仅比半胱氨酸多了一个亚甲基(下图),但为什么没有生物选择使用高半胱氨酸来构建蛋白质呢?
    • A.高半胱氨酸没有对应的合成途径,难以保证其在体内的供应。
    • B.由于多了一个亚甲基,使高半胱氨酸的巯基性质发生改变,不再具有足够强的亲核性,不能够催化反应,并且其侧链太大会影响蛋白质的折叠。
    • C.没有特殊原因,仅仅是因为生命没有给高半胱氨酸对应的遗传密码罢了。
    • D.高半胱氨酸的侧链是柔软可摆动的且相对半胱氨酸的侧链来说更长,因此其巯基会进攻高半胱氨酸与毗邻氨基酸之间的肽键,导致蛋白质自我分解。
      • FFFT,A选项,高半胱氨酸在生物体内是可以合成的,通过甲硫氨酸侧链脱去一个甲基形成,此过程需要B12与B9参与;B选项,这是高中化学知识,烃基是推电子的,显然不会降低巯基的亲核性,有同学可能会问:“啊朱波朱波,不需要考虑pKa的变化吗?”,其实增加一个亚甲基对其解离的影响并不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计算一下,很简单;C选项,凑数选项;D选项,巯基会亲核进攻高半胱氨酸与毗邻氨基酸之间的肽键,与自身的羧基反应生成高半胱氨酸硫内酯,这就导致含有高半胱氨酸的肽链会自我断裂。如果不知道这个的话,也可以联想到巯基蛋白酶,其切割肽链的反应基团就是巯基,也是共价催化。
  • 乒乓反应和序列反应是常见的两种多底物酶促反应形式,简单来说,乒乓反应是指在第二个底物与酶结合之前,必须要有一个产物释放,而序列有序则是第一个产物释放之前,所有的底物必须都和酶的反应中心结合,而序列有序有分为有序序列反应和随机序列反应,前者的底物结合有一定的顺序,后者的底物结合没有一定的顺序,则下列酶依次是乒乓反应、有序序列反应和随机序列反应的是:
    • A.谷草转氨酶、柠檬酸合酶、己糖激酶。
    • B.糖原磷酸化酶、乙醇脱氢酶、肌酸激酶。
    • C.转醛酶、延胡索酸酶、丙酮酸激酶。
    • D.转酮酶、苹果酸脱氢酶、脂酰肉碱转移酶。
      • TFFT,A选项,谷草转氨酶在催化过程中先与谷氨酸结合,生成α-酮戊二酸与修饰的酶分子,放出α-酮戊二酸后修饰的酶分子再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酶分子和天冬氨酸,是典型的乒乓反应机制,柠檬酸合酶则是在结合了草酰乙酸后,酶分子上才会出现结合乙酰辅酶A的位点,待二者均结合后才催化生成柠檬酸,是典型的有序序列反应,己糖激酶则没有特定的底物结合顺序,因此是随机序列反应;B选项,糖原磷酸化酶并非乒乓反应,它需要糖原分子和无机磷酸共同结合到反应中心后才能催化反应;C选项,延胡索酸酶与底物的结合并没有一定的顺序,不属于有序序列反应;D选项,转酮酶催化磷酸戊糖途径中碳骨架的转移,具体机制在书上有,不赘述了。Tips:需要辅酶I和辅酶II参与的酶基本都是有序序列反应,它们在结合了辅酶后才能结合底物;而激酶通常都是随机序列反应。

分子生物学

基础

较难题

植物学

基础

  • 关于植物的营养器官,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初生结构里韧皮部是外始式的
    • B. 通常维管束中自外而内看,先出现梯纹或网纹导管,然后是环纹或螺纹导管
    • C. 仙人掌刺和皂荚刺同源
    • D. 横切一个枝叶茂盛的细茎植物,会出现维管横断,切向切可见纤维样的维管射线(mt)
  • TTFF,A. 韧皮部在茎和根中都如此;B. 维管束(维管束在茎中)木质部是外始式的,原生木质部是环纹/螺纹导管而后生木质部是梯纹/网纹/孔纹导管;C. 仙人掌刺是叶,而皂荚刺是茎;D. 维管射线在切向面是纺锤状,或者题目改成“径向切”,也对。

较难题

植物生理学

基础

较难题

微生物学

基础

较难题

动物学

基础

  • 1 A.在海边捡到一枚软骨脑匣,可确定它的拥有者有角质齿 B.切断直接连接田螺两侧神经节的神经索,对其外套膜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C.一颗石子深入蚌的内脏团中,并不会长出珍珠 D.田螺的右侧很强大,其腹脏神经索前段位于食道上部,而雄性右侧触角特化为交接器

FTTTa可能是软骨鱼七鳃鳗或软体,只有软骨鱼没有角质齿

b两侧神经索并不直接相连,硬切会切到脑神经节

c掉外套膜会长

d没问题

较难题

  1. 判断下列关于无脊椎动物的说法正误
    1. A.偕老同穴属于寻常海绵纲,复沟型,鞭毛室大
    2. B.人如果误食猪带绦虫由孕卵节片产生的虫卵会导致猪带绦虫极易附于小肠黏膜
    3. C.海盘车真体腔发达,体腔液中含两种变形细胞,有吞噬作用
    4. D.毛颚动物的体腔为次生体腔,雌雄异体,无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5. FFTF A,F偕老同穴属于六放海绵纲 B,误食囊尾蚴会导致上述结果 D,雌雄同体(D好像有点偏)
  2. 下列有关于六足亚门变态发育正确的是:
    • A.蝉蛹,每个人都爱吃,但你真的了解蝉蛹吗?蝉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因此有蝉蛹之说。
    • B.表变态为内颚纲昆虫特有,胚后发育仅为个体增大,性器官渐成熟。
    • C.大部分同翅目属于渐变态,但粉虱科和雌性蚧壳虫为特殊的过渐变态类型。
    • D.复变态在某些幼虫营寄生生活的昆虫中具有,如捻翅目。
  3. FTFT。A选项的由来是某人考试中猛然想起“蝉蛹”一词,果断确定同翅目完全变态的一次悲催经历。实际上蝉是渐变态,鬼知道蝉蛹是哪个天才发明的,应该是蚕蛹才对。C选项应为雄性蚧壳虫,过渐变态类还有缨翅目。BD为普通昆虫学原文。

较难题

生理学

基础

较难题

  1. 下列有关肺通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物理学原理,气体流动需要压力梯度的存在,故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 B.腔静脉和胸导管位于胸膜腔内,而气胸会导致胸膜腔内压减小或消失,进而引起血液和淋巴回流受阻
  • C.肺弹性阻力可以用肺顺应性来表示,后者等于肺容积变化除以肺内压变化
  • D.一般情况下,青壮年男性和运动员以腹式呼吸为主
  1. FFFT。A选项,肺泡气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原动力来自于呼吸肌的收缩。B选项,胸膜腔内只有一层浆液,没有任何器官,腔静脉和胸导管位于胸腔内。C选项,在测定肺顺应性时,呼吸道内无气体流动,肺内压(肺泡内气体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前后差值为0。计算顺应性时应使用跨肺压(胸膜腔内压和肺内压之差)。D选项参见生理学第十版P136,虽然确实不知道为什么。
  2. TFFT A内淋巴+150mV电位的维持依赖于血管纹NKCC2。D咸味感受器是Na通道,可被阿米洛利阻断。(题目描述在生理书上有写)

生态学和行为学

基础

较难题

遗传学

基础

较难题

演化生物学

基础

较难题

生物信息学

基础

较难题

生物技术

基础

较难题

综合题/文献题

基础

较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