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黄素循环
外观
叶黄素类循环(xanthophyll cycle)涉及酶促去除叶黄素类物质的环氧基,产生去环氧基叶黄素类(de-epoxidised xanthophyll)。
这些酶促循环在捕光天线蛋白的激发态能量的热耗散上具有重要功用。称作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这是一种降低到达光合作用中心能量的机制。
对于高等植物,有3种叶黄素类的色素在叶黄素类循环中具有活性: 紫黄素, 花药黄素与玉米黄素。在强光照射下,紫黄质通过两次脱环氧化反应逐步转化为玉米黄质,该过程由VDE酶催化完成,需要抗坏血酸作为辅助因子,并依赖类囊体腔pH值低于5.8的酸性环境。弱光条件下,玉米黄质在ZE酶作用下重新环氧化为紫黄质,该反应需要氧气和还原型铁氧还蛋白(Fd/NADPH)参与 。其核心功能是通过非光化学猝灭(NPQ)将过量光能转化为热能,防止光系统Ⅱ的氧化损伤。
类囊体膜流动性研究发现,玉米黄质可通过增加膜脂层黏度促进LHCⅡ聚集,从而增强热耗散能力。C4作物(如玉米)与C3作物(如大豆)相比,叶黄素循环激活阈值更高,这与两类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差异直接相关 。
对于硅藻与甲藻,叶黄素类循环的组成色素是硅甲藻黄素,在强光下转化为硅藻黄素 (对于硅藻)或者甲藻黄素 (对于甲藻)。
- ↑ 参考百度百科“叶黄素循环”,“甲藻黄素”词条,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