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细菌染色法”的源代码
←
细菌染色法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 总论 == * 细菌有多种染色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革兰氏染色法(Gram's Stain)。 * 染色可分为正染(Positive Staining)和负染(Negative Staining): ** 正染:对细菌的细胞进行染色,环境不被染色。 ** 负染:对细菌生活的环境进行染色,细胞不被染色。 * 正染的染料与细胞可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疏水键结合。 * 最常用的正染染料通过离子键与细胞结合,分为酸性染料、碱性染料。 ** 酸性染料:伊红(Eosin)、二碘曙红(玫瑰红,Rose Bengal)、酸性品红(Acid Fuchsin)。 ** 碱性染料:亚甲蓝(Methylene Blue)、碱性品红(Basic Fuchsin)、结晶紫(龙胆紫,Crystal Violet)、番红(Safranin)、品绿(孔雀绿,Malachite Green)。 * 只使用一种染料的染色方法称为简单染色(Simple Stain)。 * 使用多种染料分类染色的方法称为分化染色(Differential Stain)。 * 常见的分化染色: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Acid-fast Stain)。 * 有些染色方法专门用于染色特定结构: ** 荚膜染色法(Capsule Staining):用墨汁(India Ink)或苯胺黑(Nigrosin)染色,背景比荚膜染色较深,属于负染。(观察硫细菌细胞内的硫颗粒亦可用此法) ** 芽孢染色法(Endospore Staining):一般用Schaeffer-Fulton法。将细菌与品绿共热,用水脱染,用番红复染,属于正染,分化染色。 ** 鞭毛染色法(Flagellate Staining):用铝钾矾(硫酸铝钾)或鞣酸(Tannic Acid)包裹鞭毛(增粗),然后用副蔷薇苯胺(副玫瑰红,Pararosaniline)或碱性品红染色,属于正染。 == 固定细胞 == * 给细菌染色的第一步是固定细胞。 * 固定细胞的方法有:热固定法(Heat Fixation)、化学固定法(Chemical Fixation)。 * 热固定法:将细胞薄层在本生灯(Bunsen Burner)上微热,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较常用) * 化学固定法:在细胞薄层上滴加乙醇、乙酸、氯化汞、乙醛或戊二醛,不会破坏细胞内部结构。 == 革兰氏染色 == 由Gram发明,用于区别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 === 实验过程 === # 用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或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接种 # 等待载玻片风干。(约5-10分钟,不能加热,否则破坏细菌) # 载玻片干后,用镊子夹住载玻片快速通过本生灯火焰2-3次,微热固定细菌。(载玻片底部摸起来不能烫) # 初染:将载玻片用结晶紫完全覆盖,静置6-30 s,倒掉染料,用蒸馏水冲洗5秒。(细菌已被固定,不需担心细菌流失) # 媒染:将载玻片用碘液完全覆盖,静置12-60 s,倒掉染料,用蒸馏水冲洗5秒。(革兰氏阳性菌中,碘和结晶紫组成复合体,卡在细胞壁和内膜之间) # 脱染:将载玻片用镊子斜45°夹住,滴加丙酮或乙醇,至不再滴出紫色染料,立刻用蒸馏水冲洗。(本步时间很关键,最好1-2 s,最多5 s) # 复染:将载玻片用番红或其它染料完全覆盖,静置10-30 s,倒掉染料,用蒸馏水冲洗。 # 用纸巾吸去载玻片上的水。(但不能擦拭) #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最好用油浸润显微镜) === 实验结果 === * 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 * 被染成红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 * 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 支原体(Mycoplasma)属于厚壁菌门,却是革兰氏阴性菌。 * 奇异球菌(Deinococcus)不属于上述两个门,却是革兰氏阳性菌。 * 实验结果错误的三个关键原因: ** 细菌培养时间过长,革兰氏阳性菌会变成阴性菌。(原因不明) ** 脱染时间过长,革兰氏阳性菌会呈现阴性菌。 ** 被染色的细菌悬浮液过浓,染色会不均匀。(培养基中的悬浮液一般很稀,不用担心此问题) == 抗酸染色法 == === 实验过程 === # 在载玻片上准备材料,参考革兰氏染色。 # 初染:将载玻片用碳酸复红(Carbofuchsin)覆盖3-5 min,不用加热,然后冲洗。 # 脱染:滴加酒精-HCl溶液,10-30 s后冲洗。 # 复染:滴加甲基蓝,20-30 s后冲洗。 # 干燥后在油浸润显微镜下观察。 === 实验结果 === * 分枝杆菌、诺卡氏菌被染为粉红色,其它细菌被染为蓝色。 == 细菌细胞结构染色法 == === 荚膜染色法 === *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细菌悬浮液,再滴一滴墨汁。 * 推片 * 在显微镜下寻找,可找到黑色背景下荚膜呈现白色。 * 因为这个过程不会杀死细菌,观察结束后要高温处理载玻片。 === 芽孢染色法 === * 常规涂片,待干燥后,在火焰上过3次以固定。 * 滴加3-4滴A液于已固定的涂片上。 * 用木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持续加热6-8s,使染液冒蒸汽且不会沸腾。 * 待玻片冷却后,倾去染液,水洗至不再褪色为止。 * 用B液复染1min,水洗至水为无色。待干燥后,至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呈红色。
返回
细菌染色法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