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DNA聚合酶”的源代码
←
DNA聚合酶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NA聚合酶(DNA ploymerase),全称为依赖于DNA的DNA聚合酶(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DNAP)或DNA依赖的DNA聚合酶(DNA-directed DNA polymerase)。此酶催化的反应需要引物、模板,合成方向为5’→3’,也需要Mg<sup>2+</sup>的参与。 == 分类 == 可根据同源性分为7类 {| class="wikitable" |- ! 类型 !! 例子 !! 注文 |- | A || 噬菌体:T7噬菌体DNA聚合酶<br>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γ<br>细菌:DNA聚合酶I || - |- | B ||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α、DNA聚合酶δ、DNA聚合酶ε<br>噬菌体:T4噬菌体DNA聚合酶、Φ29噬菌体DNA聚合酶|| 存在于细菌、古菌和真核中 |- | C || 细菌:DNA聚合酶III || 只存在于细菌中 |- | D || - || 只存在于古菌中,参与DNA复制与修复 |- | X ||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β、DNA聚合酶λ、DNA聚合酶μ || - |- | Y ||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η、DNA聚合酶ι、DNA聚合酶κ、DNA聚合酶Rev1<br>细菌:DNA聚合酶IV、DNA聚合酶V || - |- | RT || 反转录病毒:反转录酶<br/>真核生物:端粒酶 || 专指逆转录酶 |} == 细菌DNA聚合酶 == 现发现5种:I、II、III、IV、V === 比较 === {| class="wikitable" !性质 !DNA聚合酶I !DNA聚合酶II !DNA聚合酶III !DNA聚合酶IV !DNA聚合酶V |- |结构基因 |''polA'' |''polB''(''dinA'') |''polC''(''dnaE'')(编码α亚基) | - | - |- |相对分子质量/10<sup>3</sup> |103 |90 |130 | - | - |- |分子数/细胞 |400 |100 |10 | - | - |- |V<sub>max</sub>(参入的nt·s<sup>-1</sup>) |16-20 |2-5 |250-1000 | - | - |- |3'-外切酶活性 |√ |√ |√ | - | - |- |5'-外切酶活性 |√ |× |× | - | - |- |进行性/nt |3-200 |10000 |500000 | - | - |- |突变体表现型 |UV敏感、硫酸二甲酯敏感 | - |DNA复制温度敏感型 | - | - |- |生物功能 |DNA修复、RNA引物切除 |DNA修复 |染色体DNA复制 | colspan="2" |属易错DNA聚合酶,参与DNA修复合成、SOS修复中的跨损伤合成 |} === DNA聚合酶I === DNA聚合酶I于1957年首次分离,又称Kornberg酶,具有5'→3'聚合酶活性(换上正确之碱基)、5'外切酶活性(切除5'端引物)、3'外切酶活性(自我校对用)。此酶可被枯草杆菌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分为2部分:大片段-Klenow片段或称Klenow酶,小结构域-3'外切酶活性,大结构域-5'→3'聚合酶活性;小片段-5'外切酶活性。Klenow酶的外形似右手,L-P螺旋(手指)和H-I螺(拇指)旋间有与单链DNA模板结合之位点,宽2.2nm,长3nm,适合结合B-DNA,外切酶活性位于“掌心”处。此酶用于切除3'端复制错配的碱基,并重新合成正确之配对。 === DNA聚合酶II === 有5'→3'聚合酶活性和3'外切酶活性,无5'外切酶活性。参与DNA损伤修复。 === DNA聚合酶III === === DNA聚合酶IV === === DNA聚合酶V ===
返回
DNA聚合酶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