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脂肪酸合成”的源代码
←
脂肪酸合成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该页面: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文件:ACC.png|缩略图|ACC的催化机制:B生物素,BC生物素羧化酶,BCP生物素载体,CT羧基转移酶]] === ACC === ACC催化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 哺乳动物有两种ACC:ACC1和ACC2. ACC1溶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而N端额外的140个氨基酸将ACC2靶向到线粒体外膜。 ACC1主要存在于脂质合成十分旺盛的细胞中,而ACC2主要存在于脂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如心肌和骨骼肌)。 * ACC2的主要用途:产生丙二CoA抑制CPT-Ⅰ的活性 ==== ACC的调控 ==== ACC1和ACC2都被柠檬酸激活,只影响Vmax,不影响Km。 胞浆蛋白MIG12可以促进ACC的多聚化激活;Spot14可以抑制这一过程,和MIG12结合。 AMPK和PKA可以磷酸化抑制ACC的活性。 * AMPK的重要性正在被重新考察。 胰岛素促进ACC的表达。 ACC1有三个启动子,启动子Ⅲ产生的ACC1没有AMPK磷酸化位点之一。 === FASN === 哺乳动物的FASN从头合成棕榈酸。 功能性FASN是同源二聚体,各含有7个催化元件。 === 线粒体脂肪酸合成酶 === 与细胞质基质中的FASN不同,线粒体脂肪酸合成酶的主要产物是一种八碳有机硫化合物:硫辛酸。 mtFAS至少包括六种独立的酶。 首先形成辛酰CoA,随后形成硫辛酰CoA或者更长的酰基CoA。更长的CoA支持线粒体转录和氧化电子传递链的生成。 丙二CoA是mtFAS的强制性底物,但尚未发现线粒体ACC,也没有发现转运细胞质丙二CoA进入线粒体的机制。 可能是ACSF3在催化这一反应。
返回
脂肪酸合成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大陆简体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MediaWiki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