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你的问题”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osm&bio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分子生物学)
 
第9行: 第9行:
=== 未解答 ===
=== 未解答 ===


 
来自杨荣武《分子生物学》:DNAP4被用作修复,且在正常生长时被诱导合成,那么为何它“易错”?
=== 已解答 ===
=== 已解答 ===



2024年6月14日 (五) 11:35的最新版本

应该有不少生物竞赛的学生在访问这个网站。为此创建这样一个页面。

提问者:注册一个账号即可编辑,请在“未解答”栏目写下你学竞赛的问题,请注明身份。

回答者:大佬们可以访问这个页面来查看有没有新的问题。如果您可以解答,请在问题下方编辑(没有编辑按钮就去登录)好回答,并将该词条转移到“已解答”栏目。

或者也可以在这里提出您需要的整理。

未解答

来自杨荣武《分子生物学》:DNAP4被用作修复,且在正常生长时被诱导合成,那么为何它“易错”?

已解答

动物学:

1.关于弓鳍鱼的鳞片:《普通动物学》“圆形硬鳞”;杨安峰《脊椎动物学》前后分别提到是圆鳞和硬鳞。应是哪个?

(这个网站竟然SSL证书过期了,导致只能用Markdown编辑,气)题主竟然还有上古书籍杨安峰脊椎动物,正好我也有,那就回答一下吧。应该是硬鳞。首先可以去搜维基百科,因为不太会用Markdown就不放链接了,直接搜弓鳍鱼的词条即可,是硬鳞。题主所说的圆鳞大概来自于杨安峰P84吧,上面说的多鳍鱼目是圆鳞或硬鳞,但是在弓鳍鱼目明确指出了是硬鳞。普通动物学圆形硬鳞本质也是硬鳞。 话说什么时候这个网站才能恢复https访问,现在编辑起来好麻烦。

生物化学:

1.from徐长法《生物化学》下册p90,真的有无脊椎动物体内存在乙醛酸循环吗?

解答:有。乙醛酸循环是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大肠杆菌、醋酸杆菌等)及一些无脊椎动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内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的过程。参见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内容不一定正确,请辩证对待) 除了具有双功能融合 ICL-MS 基因的线虫,其他后生动物无。后生动物乙醛酸循环酶的进化

2.求一个关于金属酶/金属蛋白的整理。比如质膜ATP酶以Na为辅酶,精氨酸酶以Mn作为辅酶等等

解答:先写了一点点。可以参考金属蛋白 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1.想求证一下,“DNA复制执照因子假说”中“执照”因子主要成分是Mcm蛋白,这是否是那种DNA解旋酶?毕竟好像在信号通路那里曾出现过一个不是后期促进复合物的APC。

解答:单说Mcm应该是同一个家族。真核生物DNA复制所用到的Mcm2-10同时负责调控复制启动,Mcm不结合DNA也不会开始复制。关于Mcm是否是执照因子的讨论见下:

一个异议: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3rd中,执照因子应是Cdt10和Cdc6,这两者在之后的复制过程被回收或降解。在丁明孝.等《细胞生物学》5th中,细胞周期一章的图中,有对Cdt10和Cdc6的标注,并且和杨荣武书上的过程一致,因此,如果杨荣武改题,这个知识点可能会出现极大争议。

↑杨荣武分子生物学第二版说执照因子是Cdt1和Cdc6,至于是否包括Mcm,杨sir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仅说明这两种蛋白会首先结合Mcm。不过按照pre-RC的定义,应该不包括Mcm。联赛假如出了建议按杨sir来,因为他可以改题。


细胞生物学:

1. from徐长法《生物化学》下册p153,“不同蛋白O-糖基化的起始起点并不一致,有的在内质网,有的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结构,也有的在内侧高尔基体”,这句话准确吗?也就是说不是像翟中和《细胞生物学》那样只在高尔基体进行吗?

解答:这似乎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观点一:①如题,但徐长法我没有看过不做评价(我看的是杨sir和王镜岩QwQ,大佬有看过的可以验证一下)。②有这篇知乎文章描述O-linked为大多发生在内质网,黏蛋白发生在高尔基体(这篇文章给出了参考文献,可以自行验证)。观点二:①翟中和描述的是N-linked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生,O-linked在高尔基体发生(但是他没有给出肯定的判断)。②杨sir分子生物学第二版P393说O-linked只发生在高尔基体,一个很直接的结论。个人认为应该只在高尔基体,因为相关的糖基转移酶分布在高尔基体上。(而且杨sir能改题,直接信杨sir啊)至于其它观点不知从何而来。至少我目前做过的题都是按照高尔基体来的。

补充一下答主的回答:其实O-linked在胞质也可进行(非典型O-linked,由N-GlcNAc连接至Ser上而成,这在丁明孝.等《细胞生物学》5th中有进行描述),而且不典型的/非翟中和的O-linked有很多形式,按糖的种类分可以包括O-GalNAc、O-GlcNAc、O-Gal、O-Man、O-Fuc、O-Glc,后三种在维基百科中提到了,而且这三种是在内质网进行的(O-Man是在内质网起始,在高尔基体完成),因此,说在内质网应该是OK的。

另外,朱斌还在他的书里写过Tyr的“O-linked”,杨荣武也曾在讲课的时候提到蛋白聚糖的“O-linked”,总之说法很多,有很多可拓展之处。(我把维基百科扒下来了,PDF自取:O-linked glycosylation---Wikipedia


2.《细胞生物学》:P62提到ABC超家族用于转运分子,而P66又说CFTR属于ABC超家族,是否矛盾?

解答:应该是翟中和的问题,他想说的小分子是小物质的意思,不是分子的意思。离子也可以。ABC超家族是很大一类蛋白,基本上什么类型的物质都能转运。

生理学:

1.朱大年《生理学》第九版P295表格中提到本体感觉属于Aα型神经纤维,但是P325却提到肌梭的传入神经包括Ia和II类纤维,其中花枝末梢是II类纤维的末梢且负责本体感觉。已知II类纤维属于Aβ类纤维,前后是否矛盾?John G. Nicholls等《神经生物学》第五版也有肌梭Ia型和II型纤维分别是“动态”和“静态”的传入纤维,是否可类比“肌梭长度感觉”和“本体感觉”?那朱P295表格是否表述不妥?

解答:ABC和 I II III IV是分别两个分类系统,其中ABC多用于传出纤维的分类,I II III IV 多用于传入纤维的分类(不绝对,多用于而已)这个地方就是Aα为支配梭外肌传出纤维、初级肌梭传入纤维(本体感觉)。题主所表述的II类纤维属于Aβ的表述是不妥的,因为根本不是一个分类系统。Aβ多为皮肤触压觉传入纤维。分类标准的话ABC主要按照传导速度,I II III IV主要按照纤维直径。关于分类可见这里,当然这些内容朱大年也写过。

追问《生理学》关于肌梭的传入纤维:抽象的是朱大年的表格上把两种分类系统对比了一下说Aα对应Ia和Ib,Aβ对应II……

解答:在肌紧张里面α运动神经纤维不就是Aα吗。首先注意朱大年是这么写的“I II III IV类纤维分别相当于Aα Aβ Aδ C类后根纤维,但又不完全等同”,所以先不要把两种分类混一起。Aα负责肌肉本体感觉应该是没有争议的。II类纤维朱大年只表述了“可能有关”。其实Ia类神经纤维也负责肌肉本体感觉。



植物生理学

1. 为什么植物细胞将质子泵出去,再让钾离子进来这一过程对细胞水势下降有贡献?理论上来说不是相同数量的钾离子进来后就进不来了吗?

追问《植物生理学》水势:我的意思是,假如泵出去10个质子,不是只会进来10个钾离子就结束了吗?和氯离子没有关系吧?

解答:在气孔打开时,H+-atp酶会将质子泵出去,氯离子会伴随着钾离子的大量吸收而吸收,于是会导致细胞水势下降。(可见王小菁第八版P25)

↑补充答主回答:质子对水势贡献不大,更多的是通过电荷把钾离子带进来。钾离子和蔗糖是对细胞水势有更大贡献的(见Taiz 5th)。因此相同电荷的质子出去,电荷的钾离子进来,电荷守恒的同时降低了细胞内的水势。答主所说的氯离子我暂时没有找到出处,暂留异议。

另:据苗健老师:玉米黄素并不是介导气孔开放的蓝光受体,应该是向光素介导的磷酸化途径。Taiz 7th已经删除了关于玉米黄素对气孔影响的文字,改成了向光素。但是因为国内教材都是抄的5th与6th所以都写的有玉米黄素。算是对水势的一个补充吧。这里有Taiz 7th的电子书(英文原版,856MB较大,建议开启浏览器自带多线程下载(不会自行百度)或使用IDM进行下载):分享-Plants Physi...

追问植物生理学那个问题:“在标准压力下,溶液的渗透势等于溶液的水势,因为溶液的压力势为0MPa。溶液的的渗透势决定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总数。” 钾离子贡献更大,是因为质子可能与有机酸等结合,相对来说颗粒总数更少吗?

↑(个人见解,如有错误请佬指出)质子在此处的作用可以分为两部分:1)通过膜内外电位的改变使得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内流;2)质子-氯离子同向转运(见Taiz 5th,顺便解决了上一个补充回答的异议)。若是单纯质子的产生而不泵出显然无法做到这两点。所以,钾离子、质子、氯离子三者便均参与了水势的降低。另外,根据戈德曼方程可知虽然钾离子的浓度是胞内大于胞外,但电势是胞外大于胞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