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特征分类: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小无编辑摘要 |
JonathanKenobiA(留言 | 贡献) 小无编辑摘要 |
||
第64行: | 第64行: | ||
| rowspan="2" |半变态 | | rowspan="2" |半变态 | ||
| | | | ||
| | |前倾的合胸;有翅痣;蜻蜓雄虫有两套交配器;下唇发达、延伸,形成「脸盖」 | ||
|蚊,蝉幼虫 | |蚊,蝉幼虫 | ||
|益虫,其中蜻蜓的稚虫称水虿,豆娘幼虫较细长,有长叶状尾鳃;蜻蜓静息时翅两侧平展或稍下垂,而豆娘则竖叠于背;蜻蜓复眼间距短或相接了,豆娘复眼间距明显大于复眼宽 | |益虫,其中蜻蜓的稚虫称水虿,豆娘幼虫较细长,有长叶状尾鳃;蜻蜓静息时翅两侧平展或稍下垂,而豆娘则竖叠于背;蜻蜓复眼间距短或相接了,豆娘复眼间距明显大于复眼宽 |
2024年10月7日 (一) 16:53的最新版本
分类 | 代表动物 | 变态方式 | 翅 | 触角 | 口器 | 足 | 特殊 | 生活环境、食物 | 其他 | ||
昆虫纲 | 无翅亚纲 | 原尾目 | 华山曙蚖 | 增节变态 | 无 | 由第一胸足充当 | 细长针状 | 针突 | 土中 | 【按照最新的分类标准,这三目应归为内颚纲(Entognatha)】 | |
弹尾目 | 异跳虫 | 表变态 | 多节 | 针状或咀嚼式 | 四五腹节附肢特化弹器 | 第一腹节腹面有黏管;第三腹节有一握沟 | 潮湿 | ||||
双尾目 | 铗尾虫 | 多节 | 咀嚼式 | 针突,翻缩泡,尾须 | 砖石、枯叶下,土中 | ||||||
缨尾目 | 毛桎衣鱼,石蛃 | 丝状 | 被鳞片,一对尾须和一条中尾丝 | 衣鱼和石蛃应分属于各自的同名属;衣鱼尾须和中尾丝等长而石蛃中尾丝明显较长;石蛃活泼善跳而衣鱼只能快速爬行 | |||||||
有翅亚纲 | 蜉蝣目 | 短丝蜉 | 原变态 | 全膜翅 | 刚毛状 | 雄虫前足延长用于抱握雌虫 | 有一对细长多节的尾须,一般还有中尾丝 | 藻类,节肢动物 | 寿命短;停息时两翅竖立于背 | ||
蜻蜓目 | 蜻蜓,豆娘 | 半变态 | 前倾的合胸;有翅痣;蜻蜓雄虫有两套交配器;下唇发达、延伸,形成「脸盖」 | 蚊,蝉幼虫 | 益虫,其中蜻蜓的稚虫称水虿,豆娘幼虫较细长,有长叶状尾鳃;蜻蜓静息时翅两侧平展或稍下垂,而豆娘则竖叠于背;蜻蜓复眼间距短或相接了,豆娘复眼间距明显大于复眼宽 | ||||||
𫌀翅目 | 纬𫌀,石蝇 | 丝状 | 后翅臀区发达 | 藻类等,(稚虫)孑孓 | 前中后三胸形状相似,近正方形 | ||||||
等翅目 | 白蚁 | 渐变态 | 无(生殖蚁具翅) | 上颚发达;鼻白蚁科和白蚁科头部额区有额腺的开口「囟」 | 植物性物质 | 危害房屋,古树;有翅成虫婚飞后翅沿基缝脱落,残留翅鳞;停息时两对翅平叠于背;幼蚁无翅芽,发育为工/兵蚁,若蚁具翅芽,发育为生殖蚁;Macrotermitinae 巢内有海绵状菌圃 | |||||
蜚蠊目 | 地鳖,蟑螂 | 前翅覆翅 | 足长多刺 | 腹部臭腺 | 杂食 | 室内种类为卫生害虫;Eupolyphaga sinensis 常入药 | |||||
螳螂目 | 中华大刀螳 | 前足为捕捉足 | 头部灵活;前胸明显延长;雄虫体小翅发达 | 食小虫 | 卵鞘入药称「螵蛸」;交配时雌虫取食雄虫,幼体也存在相残;保护色,拟态 | ||||||
蛩蠊目 | 中华蛩蠊 | 无 | 足基节大 | 雌虫产卵器发达呈刀剑状 | 杂食,喜隐蔽 | 仅分布于北半球,十分珍罕;既像蛩(蟋蟀)又像螳螂而得名 | |||||
螳䗛目 | 螳䗛 | 雄虫体小尾须大而突出 | 食小虫 | 仅分布于非洲,十分珍罕【按最新标准应并入蛩蠊目】 | |||||||
䗛目 | 杆䗛,叶䗛 | 有或无 | 足细长,易脱落 | 身体为棒状或叶状;单眼仅见于有翅种类;卵盖表面有美丽图纹 | 植食性 | 拟态;有自残和假死性;具尾须但极其短小;温带种一般无翅(你还不知道这就是竹节虫?) | |||||
纺足目 | 等尾足丝蚁 | 雄虫常有翅 | 前足基附节膨大,有丝腺;后足腿节特别膨大 | 生性活泼,行动迅速,全虫态和龄期均能纺丝 | 植食性 | 有假死现象;雌虫有护卵护幼现象 | |||||
直翅目 | 螽蝼蝗蚱蟋「钟楼轰炸机」 | 前翅覆翅,后翅膜质 | 蝗虫前中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蝼蛄前足为开掘足 | 蝗螽蟋具发达产卵器,蝼蛄和蚤蝼没有 | 多为植食性 | 若虫俗称「(跳)蝻」;螽斯和蟋蟀常将蜕吃掉;螽亚目触角长近体长,雄虫以前翅摩擦发音,雌虫产卵器较长;蝗亚目触角短,雄虫以足摩擦前翅或背板发音,雌虫产卵器短 | |||||
革翅目 | 欧洲蠼螋 | 前翅革质,后翅膜质 | 铗状尾须(雌虫尾铗直而雄虫尾铗内弯) | 杂食性 | 前翅缺翅脉,端部平截,后翅翅脉呈放射状;存在外寄生种类 | ||||||
缺翅目 | 中华缺翅虫 | 全膜质 | 念珠状 | 腿节膨大,内侧有刺 | 前翅较长,翅脉简单 | 多为植食性 | 有翅型复眼发达;主要分布于热带,极其珍罕 | ||||
啮虫目 | 嗜虫书虱 | 全膜质 | 丝状 | 后唇基发达;停息时两翅屋脊状相叠 | 多为植食性 | 重要贮藏害虫;因其嗜好啃咬而得名 | |||||
虱目 | 体虱 | 无 | 粗短 | 咀嚼式或刺吸式 | 前足攀缘足 | 终生在寄主上度过 | 外寄生于鸟兽 | 咀嚼式口器者多寄生鸟类,刺吸式口器者多寄生兽类;传播多种疾病【按最新标准应并入啮虫目】 | |||
半翅目 | 蝽,蚜,蚧,蝉 | 前翅为半鞘/覆/膜翅 | 丝状或刚毛状 | 刺吸式 | 胸足发达,足形多样(雌性介壳虫胸足退化) | 异翅亚目腹部具突出的侧接缘;常具臭腺或蜡腺;无尾须 | 多为植食性 | 具明显雌雄二型或多型现象(多见于雌性—就我一个人觉得蚜虫的多型很drama吗?);粉虱和蚧类一龄若虫触角和足发达,称「爬虫」;生殖周期跨度大;经济意义复杂 | |||
缨翅目 | 蓟马 | 过渐变态 | 缨翅 | 丝状 | 锉吸式 | 足端部无爪而具端泡 | 产卵器管状或锯状;中后胸愈合 | 多为菌/植食性 | 在干旱季节繁殖特别快;末龄幼虫少活动,称「伪蛹」;如Thrips tabaci 等不少种类能进行孤雌生殖;一些种类可用于生物防治 | ||
广翅目 | 东方巨齿蛉 | 全变态 | 全膜质 | 多样 | 咀嚼式 | 头大扁平,雄虫上颚特别延长;翅宽大 | 少取食 | 蛹为离蛹,能取食;幼虫头部高度骨化;翅脉末端无分叉 | |||
蛇蛉目 | 蛇蛉 | 全膜质 | 丝状 | 前胸特别延长;有翅痣;雌虫产卵器长如针 | 肉食性 | 蛹为离蛹;幼虫受惊时常将头部和前胸举起,似蛇而得名 | |||||
鞘翅目 | 甲虫,瓢虫,蜣螂,龙虱 | 前翅鞘翅 | 多样(金龟子为鳃片状) | 龙虱后足为游泳足,雄性龙虱前足为抱握足 | 前胸背板和中胸腹板发达 | 多为植食性 | 芫菁科等少数种类经历步甲型、蛴螬型和拟蛹,为复变态;分为原鞘亚目、肉食亚目、多食亚目和菌食亚目【动物界、昆虫纲中最大的目】 | ||||
脉翅目 | 草蛉 | 全膜翅,明显长于体长 | 丝状或念珠状 | 仅螳蛉科前足为捕捉足 | 高龄幼虫的马氏管能分泌丝液,可通过尾吐丝囊抽丝结茧 | 肉食性 | 害虫天敌,生物防治;草蛉幼虫称「蚜狮」,蚁蛉幼虫称「蚁狮」;螳蛉幼虫寄生于蜘蛛卵囊或胡蜂巢内,为复变态;因翅脉较复杂得名 | ||||
鳞翅目 | 蛾,蝶 | 翅被鳞片 | 多样 | 虹吸式(幼虫咀嚼式) | 幼虫体上有刚毛(三种,毛序也是分类依据) | 【昆虫纲第二大目】;雌雄二型明显;蝶类不结茧化蛹而蛾类结茧化蛹;有喙亚目的双孔次目占已知种类的98% | |||||
毛翅目 | 石蛾 | 毛翅 | 丝状 | 咀嚼式 | 足细长,胫节端常有端前矩或刺 | 胸部背板上常具毛瘤 | 陆生(幼虫水生) | 幼虫称石蚕;成虫不取食或仅食花蜜 | |||
长翅目 | 染翅蝎蛉 | 全膜翅 | 足细长 | 翅脉接近假想原始脉序 | 多数肉食性 | 蛹是具颚离蛹 | |||||
双翅目 | 蝇,蚊,虻 | 后翅平衡棒 | 多样(环裂亚目为具芒状) | 主要刺吸式 | 只有一对飞行翅;幼虫为无足的蛆式幼虫 | 多样 | 有较多害虫;分为长角亚目(蚊蚋)、短角亚目(虻)、环裂亚目(蝇) | ||||
捻翅目 | 捻翅虫 | 复变态 | 前翅平衡棒 | 短而有分叉 | 咀嚼式 | 足转节与腿节合并 | 雌虫幼虫型(甚至比幼虫还退化),营寄生;雄虫自由生活 | 内寄生于昆虫 | 俗称「虫扇(读shan去声,是的它打不出来)」血腔胎生;使寄主不能生殖 | ||
蚤目 | 人蚤 | 完全变态 | 无 | 触角很短 | 刺吸式 | 足腿节发达,有利于跳跃 | 头部颊上有栉;上颚完全退化;产卵器发达,螯针 | 外寄生于兽类 | 客蚤属(Xenopsylla)是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 | ||
膜翅目 | 蜂 | 膜质透明 | 丝状,膝状 | 咀嚼式或嚼吸式 | 蜜蜂后足为携粉足 | 部分种类有寄生现象,其中内寄生占绝大多数 | 多样 | 广腰亚目(Symphyta)多为植食性,也是重要害虫 |
参考书目:《普通昆虫学》(第二版)许再福;《动物学》(第二版)侯林 吴孝斌;《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刘凌云 郑光美;《无脊椎动物学》(第二版)任淑仙
七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对「昆虫特征分类」进行了增补,简要内容如下:
1、新增了对𫌀翅目、蛩蠊目、螳䗛目(根据分子生物学证据应归属于蛩蠊目)、䗛目、纺足目、缺翅目、啮虫目、广翅目、长翅目以及捻翅目共十个目的简要介绍;
2、更改了一些目的介绍顺序;
3、对已发现的一些瑕疵进行了纠正(如错别字、排版等);
4、对一些概念进行了更中肯的说明,尽量避免特殊情况带来的不便;
5、参考了近两年对昆虫编制的分类树,并在下面做梳理:
(1) 无翅亚纲:衣鱼目、石蛃目
(2) 有翅亚纲:I 古翅次纲:蜉蝣目、蜻蜓目;
II 新翅次纲:i 多新翅类:缺翅目、革翅目、𫌀翅目、直翅目、蛩蠊目、纺足目、䗛目、螳螂目、蜚蠊目;
ii 副新翅类:缨翅目、半翅目、啮虫目;
iii 内生翅类:膜翅目、蛇蛉目、广翅目、脉翅目、捻翅目、鞘翅目、毛翅目、鳞翅目、蚤目、长翅目、双翅目(均为完全变态)
(摘自知乎@斜绿天蛾)
//限于编者的水平有限,敬请广大读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