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

来自osm&bio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总论

  • 呼吸的功能是气体交换,吸入氧气,排出CO2等气体代谢废物。
  • 人类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但是皮肤等体表结构也有微弱呼吸功能。
  • 其它脊椎动物中,呼吸结构还包括鳃(内鳃、外鳃)、气囊、口腔泵等。

肺的解剖学

文件:880.png
图1:胸膜
文件:881.png
图2:肺的位置
文件:882.png
图3:肺门
文件:883.png
图4:咽部,注意气管
文件:884.png
图5:气管
文件:885.png
图6:肺泡
文件:886.png
图7:肺泡
文件:887.png
图8:气管的组织学
  • 肺位于肋骨之内,表面有胸膜(Pleura)包裹。
  • 胸膜实际上是两层膜,在肺门的位置两层膜相连,两层膜之间有胸腔积液(Serous Pleural Fluid),起润滑作用。(此外胸腔积液存在负压,迫使肺贴在胸腔壁上。
  • 左肺由上叶和下叶组成,右肺由上中下三叶组成。
  • 左肺有心切迹(Cardial Notch),是心脏挤压形成的。
  • 气管进入肺的地方是肺门(Hilum),此处还存在肺动脉、肺静脉、肺淋巴结。(从鼻腔到气管的解剖见图4)
  • 从喉部向下,气管有马蹄铁形的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包被。
  • 气管(Trachea)在胸平面(Thoracic Plane)的位置分为两支,斜向下进入两个肺。
  • 在不同的人中,气管在肺内分支的方式几乎是固定的。
  • 气管经过将近30次分支,到达末端细支气管(Terminal Bronchioles)。
  • 经过的分支越多,支气管越细,表面软骨越少,以软骨消失的地方作为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分界点。(但细支气管分支的地方可能出现小块软骨组织)
  • 气体交换的地方是肺泡(Alveolus),出现肺泡的细支气管称为呼吸细支气管(Respiratory Bronchioles),包括末端细支气管前的3-8次分支。
  • 含有密集肺泡的细支气管称为肺泡管(Alveolar Duct),其内部称为肺泡囊(Alveolar Sac),相邻肺泡之间有肺泡孔(Alveolar Pore)相连通。
  • 肺动脉在肺内部的分支与气管的分支是几乎一致的,肺静脉则没有这么紧密的关系。
  • 气管的组织学:
    • 气管从内壁向外由4层组织构成:粘膜(Mucosa)、粘膜下层(Submucosa)、软骨层(Cartilaginous Layer)、外膜(Adventitia)。
    • 粘膜由上层的内胚层上皮组织和下层的固有层(Lamina Propria)组成。
    • 粘膜上皮细胞有纤毛,用于拦截空气中的小颗粒,此外上皮组织还有:
      • 黏液细胞(Mucous Cell,又称杯状细胞,Goblet Cell):用于分泌黏液,主要成分是黏蛋白原(Mucinogen)。
      • 刷细胞(Brush Cell):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基部与神经细胞有突触连接,一般认为是感觉细胞。
      • 库氏细胞(Kulchitsky Cell):是消化道壁的内分泌细胞在胚胎期少量移动到气管的结果,能分泌乙酰胆碱、5-羟色胺、降钙素、胃泌素释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 基细胞(Basal Cells):用于替换上皮组织中的细胞。
    • 固有层是疏松结缔组织,富含弹性纤维。
    • 固有层与粘膜下层的分界线是弹性纤维的突然增多。
    • 其它器官的粘膜下层一般是致密结缔组织,但气管的粘膜下层是疏松结缔组织。
    • 粘膜下层有外分泌腺,参与黏液形成,其分泌物主要为糖蛋白。
    • 软骨层和外膜防止气管在呼气时坍缩。
  • 支气管的组织结构与气管类似,只是外部的软骨变成了不规则形状,此外粘膜与粘膜下层之间出现了环状平滑肌。
  • 细支气管不再有腺体,但是吸烟者和经常吸入刺激性气体的人除外。
  • 细支气管中,有纤毛的上皮细胞逐步减少,而其中夹杂的Clara细胞逐渐增多。
  • Clara细胞没有纤毛,能分泌CC16蛋白和表面活性剂(一种脂蛋白)。
  • Clara表面活性剂防止气管坍缩时内壁黏着;CC16蛋白在气管分泌物中含量极大,分泌量减少时可能引起哮喘(Asthma)和慢阻肺(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肺泡的组织学:
    • I类肺泡细胞(Alveolar Cell Type I)只占肺泡细胞的40%,但覆盖了肺泡95%的面积,通过紧密连接相互固定,形成一道物质屏障。
    • II类肺泡细胞(Alveolar Cell Type II)占肺泡细胞的约60%,但只占肺泡表面积的5%,它能分泌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包含脂肪、磷脂、蛋白质,它有很重要的功能,见下文。
    • 此外还有少量刷细胞,功能是探测肺泡中的空气质量。

肺的生理学

文件:888.png
图9:肺的体积变化的两种方式
文件:889.png
图10:肺的体积由四部分构成
文件:890.png
图11:咽部,注意声带
文件:891.png
图12:声带的各种状态
  • 肺的体积改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横膈膜的上下运动、肋骨的前后运动。
  • 横膈膜收缩时肺体积变大,而横膈膜舒张时肺只依靠组织弹性就能回到原体积。
  • 深呼吸时,组织弹性不足以快速将肺收缩,需要腹肌收缩推动横膈膜。
  • 第二种方式中,吸气需要外肋间肌(External Intercostals)、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斜角肌(Scaleni);呼气需要腹直肌(Abdominal Recti)、内肋间肌(Interior Intercostals)。
  • 正常的呼吸几乎完全是依靠第一种方式进行的。
  • 肺的体积主要是由胸膜压(Pleural Pressure)和肺泡压(Alveolar Pressure)决定的,后者减去前者称为跨肺压(Transpulmonary Pressure)。
  • 胸膜压即胸腔积液对肺的负压,静息状态下是-5 cm H2O,吸气时下降到约-7.5 cm H2O。
  • 肺泡压即肺泡扩张时产生的负压,吸气时能达到-1 cm H2O。
  • 跨肺压每增大一个单位,肺的体积对应增大的量称为肺的顺应性(Compliance),吸气时顺应性较小,呼气时顺应性较大。
  • 正常情况下,胸廓会阻碍肺的体积变化,考虑胸廓和肺时比单独考虑肺时,肺的顺应性较小(约为一半)。
  • 肺泡组织表面的水有很大的张力,在球形肺泡中这会导致气管坍缩,因此需要表面活性剂减小这种张力,它还有其它功能。
    • 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成分有: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 Phosphatidylcholine,DPPC)、钙离子、多种蛋白(SP-A、SP-B、SP-C、SP-D)。
    • DPPC是执行降低张力的功能的物质,其合成受多种激素控制,包括肾上腺皮质素、胰岛素、催乳素、甲状腺激素。
    • DPPC分泌不足,会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
    • 对于早产婴儿和表现RDS症状的婴儿,通常要提供外源DPPC,对可能早产的母亲要提供肾上腺皮质素。
    • SP-A蛋白调控II类肺泡细胞的分泌功能,也调控对细菌、病毒、真菌等的免疫应答。
    • SP-B和SP-C蛋白负责组织DPPC在肺泡表面形成薄膜。
    • SP-D蛋白参与局部发炎和过敏。
  • 肺泡中有吞噬细胞,不仅吞噬结缔组织中的物质,而且吞噬空气中的颗粒物。
  • 若吞噬细胞不能消化空气中的颗粒物,则它们将物质存储起来,结果是吸烟者、特殊职业者的肺中大量存在这种装满颗粒物的吞噬细胞,形成尘肺。
  • 肺体积的变化可以用Spirometry测量。
  • 一般来说,肺的体积由四部分构成:
    • 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的气体量。
    •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用尽全力吸气,比平静呼吸所能多吸进的气体量。
    • 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用尽全力呼气,比平静呼吸所能多呼出的气体量。
    • 残留气量(Residual Volume):用尽全力呼气后,气管和肺中仍残留的气体量。
  • 氦稀释法(Helium Dilution Method)可用于测量补呼气量与残留气量之和。
    • 首先在一个气囊中注入浓度已知的氦气。
    • 然后在人平静呼气结束后,立即平静吸入气囊中的气。
    • 再测量呼出的气中的氦气浓度,根据稀释倍数可知补呼气量与残留气量之和。
  • 呼吸道和肺中不进行气体交换的空间,称为死空间(Dead Space),呼气时这里的气体先被呼出,因而它阻碍肺泡中气体的更新。
  • 测量死空间体积的方法:首先吸入一大口纯氧,然后呼气,测量呼出的气体的氮气浓度,它先处于几乎为0,然后迅速上升,开始上升处已呼出气体体积即为死空间体积。
  • 潮气量减去死空间体积,乘以每分钟呼吸频率,即为每分钟肺泡获得的新鲜气体体积。
  • 气管壁对气体进出有阻力,通常粗支气管对气体的阻碍更大。
  • 交感神经收缩引起气管舒张,阻力减小,副交感神经则反之,所以理论上哮喘发作时可以用肾上腺素,但肾上腺素对心脏刺激太大,所以通常改用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 发声(Vocalization):
    • 人类发声是通过气管头部的声带(Vocal Fold)实现的。
    • 声带是一对伸出气管壁的粘膜,通过振动使通过气管的气流振动,产生声音。
    • 唇、舌、软腭通过运动进行发声(Articulation),鼻腔、咽腔、胸腔产生共鸣(Resonance)。
  • 鼻腔和气管粘膜对触摸非常敏感,小颗粒物进入这些部位分别引起喷嚏(Sneeze)和咳嗽(Cough)。

其它脊椎动物的呼吸

文件:892.png
图13:鱼鳃
文件:895.png
图14:七鳃鳗,注意其中的呼吸道
图15:七鳃鳗咽部横切,注意鳃丝
文件:896.png
图16:盲鳗的鳃腔
文件:897.png
图17:软骨鱼(鲨鱼)的鳃
文件:898.png
图18:硬骨鱼的鳃
文件:893.png
图19:鳃盖腔和口腔
文件:894.png
图20:口腔泵
  • 圆口纲、鱼类和两栖类从口大量饮水,然后水从鳃出来,鳃弓边上的毛细血管网从水中获取氧气,这种呼吸方式是单向的。
    • 七鳃鳗没有鼻孔,水从嘴流入口腔(Oral Cavity)后经过盖膜(Velum)进入呼吸道(Respiratory Tube)。
    • 盖膜肌肉收缩时,将呼吸道封闭,同时将水向后推动,迫使它经过鳃裂(Pharyngeal Slit)流出;呼吸道肌肉也有推动水流的功能。
    • 呼吸道壁向内伸出许多个鳃丝(Gill Filament),每个表面又有大量的鳃薄板(Gill Lamella),它富含毛细血管,是气体交换的地方。当然,这整个部位也被称作鳃囊(Gill pouch)。
    • 当七鳃鳗寄生在宿主体表时,嘴不再行使气体交换功能,水既从鳃裂流入又从鳃裂流出。
    • 盲鳗存在一个鼻孔,与口腔直接相通。
    • 盲鳗的呼吸道没有肌肉收缩,推动水流的是它的倒T形盖膜。
    • 盲鳗的气体交换在专门的鳃腔(Gill Cavity)中进行。
    • 鲨鱼仍然没有鼻孔。
    • 鲨鱼在快速游泳时,不需要口腔和鳃的肌肉收缩,水自然就会流过鳃裂,称为撞击换气(Ram Ventilation)。
    • 硬骨鱼中,鳃的表面有鳃盖(Operculum),相当于鲨鱼的鳃隔(Interbranchial Septum)。
    • 鱼鳃不适合在空气中呼吸,它会塌陷。
  • 绝大多数辐鳍亚纲的鱼有鱼鳔(Gas Bladder)用于存储气体。
    • 鱼鳔中的气体来自消化道或血液。
    • 鱼鳔可以用来控制鱼在水中的沉浮,后来它进化为肺。
  • 有些鱼类能在空气中呼吸,如猫鱼(Hoplosternum,吞入空气,通过消化道壁吸收氧气)、肺鱼、电鳗(通过口腔壁吸收氧气)。
  • 陆生两栖类中,皮肤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有些物种肺退化,皮肤成为唯一呼吸器官。
  • 两栖动物存在外鳃,它是伸出体壁的富含毛细血管的组织。
  • 呼吸空气的鱼和两栖类采用口腔泵(Buccal Cavity),见图15。(肺鱼中,口腔泵的功能由鳃盖腔完成)
  • 从爬行类开始,呼吸通过抽气泵(Aspiration Pump)进行,它不是将气体推入呼吸器官,而是让肺产生负压,将气体吸入。
  • 鸟类的肺具有气囊(Air Sac),现在认为气囊的功能是进行双呼吸:
    • 鸟类的肺没有哺乳动物的肺那样的盲端(肺泡),而是有大量单向的旁支气管(Parabronchi)。
    • 旁支气管的壁上伸出许多小毛细管,边上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毛细血管网。
    • 鸟有9个气囊,麻雀只有6个,沙禽有12个,气囊没有血管,不直接进行气体交换。
    • 气囊有时会占用骨头的内部空间,因此鸟类的骨很轻,没有人的骨髓。
    • 吸气时,一部分气体直接入肺,另一部分进入后胸气囊(Posterior Thoracic)和腹部气囊(Abdominal)。
    • 呼气时,这些气囊中的气体入肺,而肺中的气体进入其它7个气囊,这些气囊中的气体从呼吸道离开。
    • 这7个气囊是:1个锁骨间气囊(Interclavicular)、2个颈部气囊(Cervical)、4个前胸气囊(Anterior Thoracic)。
    • 气囊被认为还有其它功能:减轻鸟的密度、减小肌肉摩擦、给身体(特别是性腺)降温,虽然现在很多人质疑这些功能是否真的存在。
  • 两栖类(青蛙)发声需要肺、口腔、声囊(Vocal Sac)共同参与。
    • 声囊通过一个缝隙与口腔相通。
    • 体壁肌肉收缩时,气体从肺离开,进入口腔,再注入声囊,于是我们看到青蛙的嘴下部膨大。
    • 然后声囊底部的肌肉收缩,将气体挤出,再注回肺中,在这个循环中鼻孔和嘴是紧闭的。
    • 类似于哺乳动物,青蛙发声也需要咽部的声带。
  • 鸟类发声不需要声带,其发声器官是在气管的鸣管(Syrinx)。
    • 鸣管是气管基部一块没有软骨的地方。
    • 气体从鸣管流过时,引起鸣管壁的结缔组织共振。
    • 通过肌肉控制结缔组织的张力,可以发出频率不同的声音。
    • 两个支气管的鸣管结缔组织可以张力不同,因此鸟类可以同时发出两个不同的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