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ersity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 Eudicots

来自osm&bio
Imagine留言 | 贡献2025年1月20日 (一) 00:29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本章摘要 === 真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大型单系群,包括约 190,000 个已描述的物种,占所有被子植物的 75%。真双子叶植物的单系性得到了分子数据的充分支持,并由至少一个孢粉学衍生性征界定:三沟花粉粒或三沟衍生花粉粒。三沟花粉粒具有三个萌发沟,间距相等,大致平行于花粉粒的极轴。萌发孔是花粉粒壁上特化的区域,可以作为花…”)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本章摘要

真双子叶植物是被子植物的一个大型单系群,包括约 190,000 个已描述的物种,占所有被子植物的 75%。真双子叶植物的单系性得到了分子数据的充分支持,并由至少一个孢粉学衍生性征界定:三沟花粉粒或三沟衍生花粉粒。三沟花粉粒具有三个萌发沟,间距相等,大致平行于花粉粒的极轴。萌发孔是花粉粒壁上特化的区域,可以作为花粉管伸出的位点,并允许花粉粒随着湿度的变化而收缩膨胀。三沟花粉粒是从单沟类型(具有单个远端孔,被认为是被子植物以及许多种子植物进化支的祖先)进化而来的。许多真双子叶植物的花粉粒具有三个以上的孔,数量、形状和位置多种多样(构成重要的分类学特征)。这些都被认为是从三沟类型进化而来的。

关键词

菊目(Asterales);石竹目(Caryophyllales);卫矛目(Celastrales);葫芦目(Cucurbitales);五桠果目(Dilleniales);川续断目(Dipsacales);杜鹃花目(Ericales);真双子叶植物(Eudicots);豆支(Fabids);山毛榉目/壳斗目(Fagales);龙胆目(Gentianales);大叶草目(Gunnerales);唇形目(Lamiales);金虎尾目(Malpighiales);桃金娘目(Myrtales);山龙眼目(Proteales);毛茛目(Ranunculales);蔷薇目(Rosales);蔷薇群(Rosids);檀香目(Santalales);无患子目(Sapindales);虎耳草目(Saxifragales);超级蔷薇群(Superrosids);葡萄目(Vitales);蒺藜目(Zygophyllales)。

真双子叶植物

真双子叶植物(Eudicotyledoneae,根据Cantino et al., 2007[1])是一个庞大的被子植物单系群,包含约190,000个被描述的物种,占全部被子植物的75%。真双子叶植物的单系性得到了分子数据的充分支持,并由至少一个孢粉学衍生性状所界定:三沟花粉粒或由三沟花粉粒衍生的花粉粒(图8.1)。三沟花粉粒是具有三个萌发沟的花粉粒,这些萌发沟间距相等,并且大致平行于花粉粒的极轴(图 8.2;参见第 12 章)。萌发沟是花粉粒壁的特化区域,可能作为花粉管伸出的位点,并允许花粉粒随着湿度的变化而膨胀和收缩(第 12 章)。三沟花粉粒是从单沟类型(具有单个远端孔;图 8.2)进化而来的,单沟类型被认为是被子植物以及许多种子植物进化支的祖先。许多真双子叶植物的花粉粒具有三个以上的孔,数量、形状和位置多种多样(构成重要的分类学特征;见第 12 章)。这些都被认为是从三沟类型进化而来的。

表 8.1–8.3 列出了真双子叶植物的目及其所属的科(大部分是在 APG IV 2016 [2]之后,有一些变化;参见 Cole 2015[3])。表 8.1 列出了非超蔷薇群类和非超菊群类,包括毛茛目、山龙眼目、黄杨目(Buxales)、昆栏树目(Trochodendrales)、大叶草目和五桠果目等。表 8.2 列出了超蔷薇群(包括蔷薇群)内的目和科,表 8.3 列出了超菊群(包括菊群)内的目和科。有关真双子叶植物关系的详细信息,请参阅最近对一般被子植物关系的分析(例如 Moore 等人 2011;Soltis 等人 2011;Sun 等人 2016a)和早期研究(参见文献)。请注意,Cantino 等人 (2007) 引入了真双子叶植物中的多个分支的 PhyloCode(生物谱系命名法规) 名称。这些包括此处使用的组中的五瓣花类植物Pentapetalae(五桠果目+超级蔷薇群+超级菊群;图 8.1)和核心真双子叶植物(Gunneridae)(大叶草目+五瓣花类植物)。

  1. Cantino P.D., Doyle J.A., Graham S.W., Judd W.S., Olmstead R.G., Soltis D.E., Soltis P.S., Donoghue M.J. . . 2007;56:822–846.
  2. APG IV.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6;181:1-20.
  3. Cole T.C.H.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PG) in jeopardy – Where have the flowers gone? PeerJ PrePrints 3. 2015.e1238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