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交不亲和

来自osm&bio
长河留言 | 贡献2024年8月10日 (六) 01:00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与自交不亲和(SI)相关的基因被称为S基因,尽管不同植物的SI可能完全不同,S基因也大相径庭,还是统一称为S基因。 ===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 === 出现在'''禾本科,茄科,蔷薇科,豆科,'''玄参科,罂粟科等等, ==== RNase介导 ==== 如果具有相同的S基因,柱头的S-RNase会降解花粉管的RNA。此机制存在于真双子叶植物共同祖先中,且在现代植物种广泛存在。…”)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与自交不亲和(SI)相关的基因被称为S基因,尽管不同植物的SI可能完全不同,S基因也大相径庭,还是统一称为S基因。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

出现在禾本科,茄科,蔷薇科,豆科,玄参科,罂粟科等等,

RNase介导

如果具有相同的S基因,柱头的S-RNase会降解花粉管的RNA。此机制存在于真双子叶植物共同祖先中,且在现代植物种广泛存在。

S-糖蛋白介导

罂粟科。当柱头,花粉的蛋白相互识别,引发钙离子内流,和下游一系列反应,导致花粉管生长停滞和最后的凋亡。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

出现在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石竹科等等。

芸薹的自交不亲和

孢子外壁上有SCR或SP1,SRK在柱头中表达,结合使SRK自磷酸化,激活柱头蛋白酶体,降解乙二醛酶I(GLO1),导致甲基乙二醛不能被降解,进而导致了不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