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利尿剂的总结

来自osm&bio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利尿剂主要作用:治疗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导致的水潴留类疾病;也可用于某些非水潴留性疾病,如高血压,肾结石,高血钙的治疗。

袢利尿剂

抑制对象:NKCC2(钠钾二氯同向转运体)

抑制部位:髓袢升支粗段

抑制结果:髓袢不能重吸收Na,导致集合管处Na增加,Na-K交换增加,K排出增加。[排钾利尿剂]

举例:呋塞米(速尿,furosemide),布美他尼(bumetanide),依他尼酸(利尿酸,ethacrynic acid),托拉塞米(torasemide)

备注:目前最强效的利尿药

副作用:具有耳毒性[抑制耳的NKCC2导致,故不建议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可导致高尿酸血症(血容量减少,本类药和尿酸竞争有机酸分泌途径);长期大量排水排K可能导致浓缩型碱中毒

噻嗪类利尿剂

抑制对象:NCC(钠氯同向转运体)

举例: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注:吲达帕胺(indapamide),美托拉宗(metolazone)等药物同样抑制钠氯共转运体,但无噻嗪环却有磺胺结构)

抑制部位:远端小管前半段

抑制结果:远端小管不能重吸收Na,集合管Na增加,Na-K交换增加,K排出增加。[排钾利尿剂]

副作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

醛固酮受体阻断剂

抑制对象:醛固酮受体

抑制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

抑制结果:排钠排水,保钾。[保钾利尿剂]

举例:螺内酯(spironolactone,又名安体舒通(antisterone)=抗 固醇),依普利酮(eplerenone)

副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高钾血症;有性激素样副作用,可引起男性乳房化或妇女多毛症

ENaC抑制剂

抑制对象:ENaC(上皮钠离子通道)

抑制部位:集合管

抑制结果:不能发生Na-K交换,K不能排出。[保钾利尿剂]

举例:阿米洛利(amiloride),氨苯喋啶(triamterene)

备注:低效能利尿药,不良反应较少

碳酸酐酶抑制剂

抑制对象:CA(碳酸酐酶)

抑制结果:HCO3-不能变为CO2,不能被重吸收,进而抑制了Na的重吸收,集合管Na增加,Na-K交换增加,K排出增加。[排钾利尿剂]。

举例: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备注:效果差,现在多用于治疗青光眼,预防急性高山病,用于碱化尿液和治疗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继发的代谢性碱中毒也行)

升压素受体阻断剂

抑制对象:精氨酸升压素(AVP)受体

抑制结果:减少集合管主细胞AQP2向腔面的运输和AQP2的表达,单纯抑制水的重吸收

举例:托伐普坦(tolvaptan)

备注:对尿液中Na和K的含量以及血浆K浓度没有显著影响

渗透性利尿剂

原理:难以重吸收,难以被利用,难以进入组织的物质,升高了小管液渗透压,抑制了重吸收。

举例:甘露醇,山梨醇,高浓度葡萄糖(由于部分会被组织利用,故效应较前两者持续时间短)

备注:甘露醇可用于降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


参考资料:人民卫生出版社:杨宝峰等.《药理学(第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