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裂

来自osm&bio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卵裂类型  卵子所含卵黄的多少和分布情况直接影响卵裂的类型。卵黄少而分布均匀的卵,分裂面可将卵完全分割开;卵黄多而集中的卵,分裂面则不能将卵完全分割开。卵的其它结构特点,也能影响卵裂类型,如某些动物的卵质密度(海鞘的卵)和卵质流向(软体动物的卵)会影响中期板的位置等。

  卵裂可分为两大类(括号中显示了一些分类不清晰的地方):

  全裂  分裂面将分裂球完全分割成两半,子细胞完全分开。多数动物的卵,不仅卵黄分布均匀,分出的分裂球的大小一般相差不多,是为全裂;有些卵黄分布不均匀的卵,如两栖类和一些低等鱼类的卵,也是全裂。但第3次分出的裂球大小差异较大,在动物极的体积小,称为小裂球,在植物极的含卵黄多,体积大,称为大裂球。

  全裂又可根据分裂球排列的形式,分成:

  ① 辐射型 

第3次卵裂以后,上层的分裂球很整齐地排列在下层之上,呈辐射排列(图1)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毛颚动物,头索动物,肢口纲,链蝎:均黄卵,完全等裂

滑体两栖类,软骨硬鳞鱼,多孔动物(中量黄卵):不等全裂,辐射卵裂

(刺胞动物,尾索动物:两侧对称卵裂)

  ② 螺旋型 

第3次卵裂时,纺锤体不是和赤道面垂直而是倾斜呈45°角,分出的动物极的分裂球位于两个植物极分裂球之间,以后的卵裂也是倾斜的(图2),按顺时针方向倾斜的,称右旋型;按逆时针方向倾斜的,称左旋型。往往是右旋、左旋交替排列,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扁形动物,甲壳类

(混合型(非典型的螺旋卵裂) 最初是螺旋型,以后是两侧对称型,混合进行。如一些环节动物,多毛类的端黄卵?)

  ③ 两侧对称型 

卵裂的情况和辐射型的相似,主要是在第1次卵裂后,已呈现两侧对称,以后多次卵裂均保持这种形式。幼虫和成体的两侧对称面和第 1次分裂面相符(图3),如刺胞动物和尾索动物等

  ⑥ 旋转卵裂

(古老的书中称不规则型) 第一次卵裂是经裂,形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卵裂球。第二次卵裂时,一个卵裂球旋转90°,使得两个卵裂球中的有丝分裂纺锤体相互垂直。这样,一个卵裂球中进行经裂,另一个卵裂球却进行纬裂,线虫及哺乳动物

(两轴对称型(现在似乎没人再提) 在第2次卵裂后,4个分裂球不仅左右对称,前后也对称,以后的卵裂,始终保持这种情况,因此称为两轴对称,如栉水母)

  不全裂  也称为偏裂。大量卵黄集中于卵的一端或卵的中央,以致分裂面不能将卵分成两部分,仅卵质部分被分开,含卵黄的部分仍连在一起。不全裂又可分为两个类型:

  ① 盘状卵裂 

卵裂仅在动物极的胚盘上进行,胚盘下的大量卵黄部分不分裂,软骨鱼、硬骨鱼、爬行类和鸟类,蝎目,卵齿蟾

(软体动物中的头足类:卵裂部分为两侧对称卵裂)

  ② 表面卵裂 

卵黄集中于卵的中央,最初几次卵裂只是细胞核在卵黄里的原生质岛中进行,细胞核达到一定数目、进入卵黄四周的卵质中,在表面继续进行分裂,大部分节肢动物(除肢口纲;原始的甲壳类如水蚤和对虾;少黄卵的一些寄生蜂;等等)

图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