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集落生成实验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造血干细胞学说是60年代初提出的,此后为大量实验证实,是血细胞发生学领域的重大成就,脾集落生成实验是验证造血干细胞功能的最大功臣。
脾集落生成实验本质上是一个Rescue实验,实验是将小鼠骨髓细胞悬液输给受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同系小鼠,使后者重新获得造血能力而免于死亡。但是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在脾内出现许多小结节状造血灶,称为脾集落spleen colony。这就很可贵了,在胚胎时期主要造血器官分别是卵黄囊血岛(受精两周后),肝(六周左右),骨髓(出生之后),唯独没有脾。形成脾集落有一个好处,一个集落里面的细胞都来自一个原始细胞,后续实验发现将异质性的集落重新接种到致死量辐射小鼠中可以再次生成脾集落,并且生成的集落数与输入成正比,这类似科赫法则的证明方法充分证明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这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相似,直接将细胞和表型对应起来了。
紧接着造血干细胞的证实,后面人们又发现了造血干细胞下游的各种细胞。造血干细胞可以说是造血系最后的干细胞了,只要还有造血干细胞就还有重建整个血液系统的能力,造血干细胞再分化就成为了髓系祖细胞和淋巴系祖细胞(组胚上的图似乎认为上面两个细胞是干细胞,但图文不符),祖细胞已经不是干细胞,多次分裂后都会变成终末分化细胞。
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