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与古大陆变迁
引言
时至今日,大陆漂移假说已经是耳熟能详的理论之一。其中最习见的莫过于这幅图:
不过当我们翻开卷子发现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
⦁ 37.在动物地理学中,以下哪几种分区曾经是紧密相连的,属于冈瓦纳大陆?(多选)
A.澳洲界 B.新热带界 C.埃塞俄比亚界 D.东洋界 E.古北界 F.新北界 G.西界
(陷入沉思)(作恍然大悟状)(拍案而起,惊声:两亿年前的事,我晓得么?!)
(受害者遂作:📄进化生物学与古大陆变迁.rtf 2025/1/2 17:08)
私以为大陆之间的离合在漫长的地质变迁后模糊而难以窥清全貌本身就具有美妙的吸引力,赋予拼齐碎片,复原那段不可考证历史的任务以使命感。况且受害者最近正乘着学业考试复习的空当忙里偷闲——请佬佬们多多生产优质粮食,好吃爱吃多吃一直吃啦啦😋~~
(咳咳...言归正传!)
为了拼齐碎片的第一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古陆演变。
古陆演变
依据大陆漂移学说与相关的诸多地质学、古生物学证据,学者现已大致推演出大陆形成与漂移路径。地球初步冷却后,地表几乎被海洋覆盖。在30多亿年前(太古宙),地球经历了陆壳形成、生长、壳幔圈层分异耦合并形成稳定陆块,这些稳定陆块被称为克拉通。
克拉通
克拉通(Cratons,又译古地核)是指古老的、稳定的大陆块体,它主要由古代的结晶基底构成,形成的年代大多是在30多亿年前,在27亿年前进入稳定期。克拉通块体内缺乏明显的地震、岩浆活动、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在多次超大陆的会聚和分裂过程中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早期岩石形成克拉通的过程称为克拉通化,克拉通化是稳定大陆形成的重要事件。全球大多数古陆的克拉通化完成在太古宙末的一个特定时期,即2.65~2.5Ga,少数完成于古元古代末,~2.0~1.9Ga,形成全球规模的超级克拉通(陆块),在地球演化历史上没有重复。
在大约24.5亿年前,氧气成为地球大气层的主要成分之前,有证据表明各处出现了所谓的“氧气气味”。据推测,这些“气味”可能与克拉通的首次出现有关,因为风化和侵蚀等过程的首次出现会将磷等元素带入海洋,为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形成提供关键因素。此时陆地附近可能出现了少量的蓝藻,并增加了局部范围内的氧气含量。蓝藻或蓝绿藻最终会进入海洋,并通过光合作用将氧气引入大气。
目前研究认为,过去的20亿年可能存在三个超大陆,它们分别是古元古代晚期的哥伦比亚超大陆、新元古代早期的罗迪尼亚超大陆和显生宙的潘吉亚超大陆。
哥伦比亚超大陆
一般认为哥伦比亚大陆存在于古元古代的15到18亿年前,依照古地磁学资料证明其存在。正在此时,现今部分大陆的古地核雏形已经形成。
罗迪尼亚超大陆
罗迪尼亚超大陆存在于新元古代(11.5亿到7亿年前)。由于年代久远,学者对此所知甚少。不像后来的超大陆,罗迪尼亚大陆是个荒地。因为当时臭氧层尚未形成,过于强烈的紫外线使陆地不适合生命生存。尽管如此,罗迪尼亚大陆对于海洋生物的影响相当明显——埃迪卡拉纪和寒武纪的生物快速演进一般认为是因为罗迪尼亚大陆的分裂引发。
罗迪尼亚大陆初步分裂时,延长的海岸线与增加的火山活动使海洋的环境增加了许多生物的养分,在早期生命演化扮演重要角色。罗迪尼亚超大陆因为一次著名的”超级地幔柱“的火山活动分裂了,形成几个小的陆地,这个就使得陆地的海岸线增加了很多;海岸线的增加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生物在岸边的活动增加,光合作用的加强导致大量CO2被吸收,二个是同样增加了大陆的硅酸岩风化,而吸收了不少CO2,这两个结果导致大气的CO2迅速减少,“温室”变“冰室”,产生巨大的冰雪覆盖,进而产生了失控的反照率事件,而最终形成了“雪球”。
雪球地球
在成冰纪,全地球经历了大规模的冰河时期,罗迪尼亚大陆可能被冰河或南极冰帽覆盖。低温与大陆分裂、火山运动互相促进,海岸线因此延长。浅海的增加进一步促使蒸发量、降水量增加,大陆岸边生物光合作用活动增强、岩石风化迅速耗尽大气CO2,温室效应消失,导致全球冻结。经过计算,当时冰盖有1公里厚,推进到赤道附近,地球温度下降到零下50°C左右。因为被冰雪埋藏,光合作用和大陆的硅酸岩风化作用都被终止,但是地球的火山活动还在继续,向外释放了大量的CO2。经过长达1000万年的积累,这些CO2终于足够强大,形成“温室效应”,从而迅速融化了“雪球地球”,在融化的时候整个海洋温度能够达到50°C以上。
在新元古代,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一部分克拉通于5.2亿年前后在南半球形成冈瓦纳古陆。
冈瓦纳古陆
冈瓦纳古陆(冈瓦纳大陆、南方大陆),是一个推测存在于南半球的古大陆,也称南方大陆,它因印度中部的冈瓦纳地方而得名。在印度半岛,从石炭纪到侏罗纪包括其下部的特征冰碛层到较上部的含煤地层,统称为“冈瓦纳(岩)系”。南半球各大陆都发现有这一时代的相似岩系和化石。一般认为,冈瓦纳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新生代期间逐渐迁移到现今位置。
魏格纳最初进行海岸线拼合时所推测存在的“联合古陆”或“泛大陆”便是冈瓦纳古陆,据此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而后人收集海洋等深线轮廓、化石等资料对全球海岸线进行更精确的拼合,认为当时北半球存在第二块大陆,即“劳亚古陆”。南方的冈瓦纳古陆隔特提斯海与北方的劳亚古陆相对。
劳亚古陆
劳亚古陆(劳亚大陆、北方大陆)是劳伦系亚古陆块和欧亚陆块的联合名称。一些北半球大陆,北美、格陵兰和除印巴次大陆以外的欧亚大陆,是劳亚古陆在古生代以后分裂和迁移的结果。劳亚古陆构成大体包括现代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除阿拉伯半岛外)。
时间来到二叠纪,随着冈瓦纳和劳亚大陆的拼合,第三块超大陆,也是地质史上距离我们最近的超大陆——潘吉亚超大陆出现了。
潘吉亚超大陆
二、动物地理区系简述
三、化石连续分布带——大陆漂移的旁证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