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锥虫二三事:修订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3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锥虫在系统发育上属于“古虫界”(古虫界是并系群,可以舍弃)眼虫门动质体纲,和它同属一个纲的还有贾克第虫和利什曼虫。和它同属一个门的还有眼虫。眼虫门的特征是它们的鞭毛中除正常的由微管组成的轴丝外还有一种副轴丝。(图待补充) | 锥虫在系统发育上属于“古虫界”(古虫界是并系群,可以舍弃)眼虫门动质体纲,和它同属一个纲的还有贾克第虫和利什曼虫。和它同属一个门的还有眼虫。眼虫门的特征是它们的鞭毛中除正常的由微管组成的轴丝外还有一种副轴丝。(图待补充) | ||
[[文件:锥虫结构.png|缩略图|锥虫]] | |||
动质体,又叫动基体。锥虫虫体只有一个大线粒体,线粒体前端形成动基体结构,中有一个大网状mtDNA,可以占锥虫总遗传物质的13%。其由几个大环和大量小环构成,大环用于合成正常mtRNA,小环用于合成gRNA,并在编辑体结构中为mtRNA进行添加或删除U的操作,这也是科学家发现大环DNA与mRNA同源但序列差别大的原因。线粒体tRNA均由核基因编码。 | |||
糖酵体(glysosome) | |||
同时它还有糖酵体,为一膜性细胞器,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过氧化物酶体,在其中完成Glc->1,3 BPG的六步反应。 | |||
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糖酵体体积变大,动基体体积变小,反之亦然。动基体的大、小环与RNA编辑被认为与锥虫适应环境能量变化有关。 | |||
钙酸体(acidocalcisome) | |||
一些文献认为这是一个从原核到真核都保守的细胞器,不过人类细胞只在血小板里观察到钙酸体。在一些原生动物里酸钙体起到重要的作用,与调节pH,钙磷代谢有关。 | |||
我搜了搜最近几年关于acidocalcisome的文献,十篇有六七篇关于锥虫,但是右边的这张图就没标酸钙体。。。。。 | |||
功能写不动了,摆了。 | |||
VSG(表面糖蛋白变异体) | |||
VSG是表被的主要成分,分子量约55kDa,锥虫有1000个左右的VSG基因,其mRNA前体由RNAP I 转录,转录后通过反式剪接获得帽子,因此鄙见VSG mRNA有帽无尾。它间隔一定时间,例如12天,个别子代就会发生表面抗原转换,即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使新VSG基因复制转移到表达位点,取代该处的老VSG基因。由于表面抗原转换,血中特异性抗体也随之改变。这种特性使锥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而在宿主体内长时间生存。 | |||
介导VSG变换的可能与一种特殊的J碱基(葡萄糖基羟甲基尿嘧啶)有关,研究发现沉默的VSG的启动子和编码基因处都出现了J碱基。 | |||
波动膜 | 波动膜 | ||
你看锥虫长的尖尖的,这不免让人想起螺旋体。锥虫的鞭毛和螺旋体的鞭毛有异曲同工之妙。锥虫只有一根鞭毛,向后折并延伸到细胞末端,并与膜结合,这个波动膜结构赋予锥虫在非常粘稠的液体(比如血液)里快速移动的能力。 | |||
这里我想辨析各种波动膜的区别,但是困了,以后再说吧zzz | |||
(待完成) | (待完成) |
2025年1月17日 (五) 23:14的最新版本
锥虫在系统发育上属于“古虫界”(古虫界是并系群,可以舍弃)眼虫门动质体纲,和它同属一个纲的还有贾克第虫和利什曼虫。和它同属一个门的还有眼虫。眼虫门的特征是它们的鞭毛中除正常的由微管组成的轴丝外还有一种副轴丝。(图待补充)
动质体,又叫动基体。锥虫虫体只有一个大线粒体,线粒体前端形成动基体结构,中有一个大网状mtDNA,可以占锥虫总遗传物质的13%。其由几个大环和大量小环构成,大环用于合成正常mtRNA,小环用于合成gRNA,并在编辑体结构中为mtRNA进行添加或删除U的操作,这也是科学家发现大环DNA与mRNA同源但序列差别大的原因。线粒体tRNA均由核基因编码。
糖酵体(glysosome)
同时它还有糖酵体,为一膜性细胞器,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过氧化物酶体,在其中完成Glc->1,3 BPG的六步反应。
当葡萄糖浓度较高时,糖酵体体积变大,动基体体积变小,反之亦然。动基体的大、小环与RNA编辑被认为与锥虫适应环境能量变化有关。
钙酸体(acidocalcisome)
一些文献认为这是一个从原核到真核都保守的细胞器,不过人类细胞只在血小板里观察到钙酸体。在一些原生动物里酸钙体起到重要的作用,与调节pH,钙磷代谢有关。
我搜了搜最近几年关于acidocalcisome的文献,十篇有六七篇关于锥虫,但是右边的这张图就没标酸钙体。。。。。
功能写不动了,摆了。
VSG(表面糖蛋白变异体)
VSG是表被的主要成分,分子量约55kDa,锥虫有1000个左右的VSG基因,其mRNA前体由RNAP I 转录,转录后通过反式剪接获得帽子,因此鄙见VSG mRNA有帽无尾。它间隔一定时间,例如12天,个别子代就会发生表面抗原转换,即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使新VSG基因复制转移到表达位点,取代该处的老VSG基因。由于表面抗原转换,血中特异性抗体也随之改变。这种特性使锥虫能逃避宿主的免疫作用,而在宿主体内长时间生存。
介导VSG变换的可能与一种特殊的J碱基(葡萄糖基羟甲基尿嘧啶)有关,研究发现沉默的VSG的启动子和编码基因处都出现了J碱基。
波动膜
你看锥虫长的尖尖的,这不免让人想起螺旋体。锥虫的鞭毛和螺旋体的鞭毛有异曲同工之妙。锥虫只有一根鞭毛,向后折并延伸到细胞末端,并与膜结合,这个波动膜结构赋予锥虫在非常粘稠的液体(比如血液)里快速移动的能力。
这里我想辨析各种波动膜的区别,但是困了,以后再说吧zzz
(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