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辅酶:修订间差异
Tokisaki Miyaku(留言 | 贡献) Vit K 的来源,Vit C |
新建水溶性维生素表格,并将被错误编入脂溶性维生素的维生素C加入其中。参考了维基百科及医学百科,丰富了脂溶性维生素表格。并对排版格式进行美化。 |
||
第7行: | 第7行: | ||
脂溶性维生素(fat-soluble vitamins)A、D、E、K 均是异戊二烯或异戊烯的衍生物。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中,均可在肝、脂肪等组织中贮存,因此只有长期摄入不足才会发生相应的缺乏症。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与脂质共存,必须和脂类一起吸收,因此影响脂类消化吸收的因素(如胆汁酸缺乏)均可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甚至引起缺乏症。 | 脂溶性维生素(fat-soluble vitamins)A、D、E、K 均是异戊二烯或异戊烯的衍生物。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中,均可在肝、脂肪等组织中贮存,因此只有长期摄入不足才会发生相应的缺乏症。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与脂质共存,必须和脂类一起吸收,因此影响脂类消化吸收的因素(如胆汁酸缺乏)均可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甚至引起缺乏症。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 | |+脂溶性维生素 | ||
!维生素 | !维生素 | ||
!别名 | !别名 | ||
第21行: | 第21行: | ||
|[[文件:维生素A.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文件:维生素A.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
|类异戊二烯,由β-胡萝卜素合成而来 | |类异戊二烯,由β-胡萝卜素合成而来 | ||
|① | |① 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人体不可合成),其中'''肝脏'''(特别是鱼的肝脏)、'''乳制品'''和'''蛋黄'''中含量较多 | ||
② 植物不含VA,但含有β-胡萝卜素,以小肠黏膜处经β-胡萝卜素双加氧酶作用下,可生成 2分子视黄醇。但β-胡萝卜素在体内利用率较低 | ② 植物不含VA,但含有β-胡萝卜素,以小肠黏膜处经β-胡萝卜素双加氧酶作用下,可生成 2分子视黄醇。但β-胡萝卜素在体内利用率较低 | ||
|① 构成与暗视觉相关的感觉物质成分 | |① 构成与暗视觉相关的感觉物质成分 | ||
第53行: | 第53行: | ||
有两种形式:VD<sub>2</sub>(麦角钙化醇)和VD<sub>3</sub>(胆钙化醇) | 有两种形式:VD<sub>2</sub>(麦角钙化醇)和VD<sub>3</sub>(胆钙化醇) | ||
|① 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VD | |① 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VD | ||
② | ② 酵母和植物油中含有能被人体吸收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能转变为VD<sub>2</sub> | ||
③ 人体内的胆固醇可转变成7- | ③ 人体内的胆固醇可转变成7-脱氢胆固醇,在皮下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VD<sub>3</sub> | ||
|①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 |①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 ||
第73行: | 第73行: | ||
|[[文件:维生素Epng.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文件:维生素Epng.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
|一种酚类物质 | |一种酚类物质 | ||
| | |①豆类、蔬菜、植物油中含量丰富 | ||
| | ②人体合成 | ||
| | |① 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精子的生成和活动,增加卵巢功能,卵泡增加,黄体细胞增大并增强孕酮的作用。 | ||
|因VitE含量丰富,不易出现缺乏症. 认为一些'''贫血'''与'''血小板增多症''' | ② '''改善脂质代谢''',降低TG(总甘油三酯)与TC(总胆固醇) | ||
③对氧敏感,易被氧化,故可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ATP等。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毒害''',充分发挥被保护物质的特定生理功能。 | |||
④'''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内脂类部分''',减低红细胞脆性,防止溶血。缺乏时出现溶血性贫血。 | |||
⑤大剂量可'''促进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增生''',改善周围循环。<ref>维生素E - 医学百科</ref> | |||
|亲脂性'''抗氧化剂'''<ref>维生素E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f> | |||
|因VitE含量丰富,不易出现缺乏症. 认为一些'''贫血'''与'''血小板增多症'''与维生素E缺乏有关。 | |||
同时,维生素E缺乏易引起'''生殖机能障碍'''(参见作用①),因此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 | |||
|- | |- | ||
|VitK | |VitK | ||
第82行: | 第91行: | ||
|[[文件:维生素K.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文件:维生素K.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
|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 |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 ||
|VitK 1:植物/动物的肝脏 | |VitK<sub>1</sub>:植物/动物的肝脏 | ||
VitK 2:人体肠道细菌合成 | VitK<sub>2</sub>:人体肠道细菌合成 | ||
VitK 3: | |||
VitK 4:人工合成 | VitK<sub>3</sub>:人工合成('''临床常用,活性最高''') | ||
| | |||
| | VitK<sub>4</sub>:人工合成 | ||
|①促进凝血 | |||
②增加骨密度 | |||
|①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代谢 | |||
②正常骨骼中代谢所需的两种骨基质蛋白质(骨钙素BGP、骨基质蛋白MGP)是维生素K依赖的<ref>维生素K - 医学百科</ref> | |||
|不易出现缺乏症,缺乏时'''易出血''' | |不易出现缺乏症,缺乏时'''易出血''' | ||
|} | |||
==水溶性维生素== | |||
{| class="wikitable" | |||
|+水溶性维生素 | |||
!维生素 | |||
!别名 | |||
!结构 | |||
!化学本质 | |||
!来源 | |||
!功能 | |||
!机理 | |||
!缺乏症 | |||
|- | |- | ||
|VitC | |VitC | ||
|抗坏血酸 | |抗坏血酸 | ||
|[[文件:C.png|缩略图 | |[[文件:Vit C.png|缩略图]] | ||
|3- 酮基-L- 呋喃古洛糖酸内酯(另有烯醇式) | |3- 酮基-L- 呋喃古洛糖酸内酯(另有烯醇式) | ||
ps:仅L-抗坏血酸具有生物活性 | ps:仅L-抗坏血酸具有生物活性 | ||
| | |水果蔬菜(如柑橘、柚子、韭菜、猕猴桃。) | ||
(人体不可合成) | |||
|参与体内如抗氧化反应在内的诸多还原反应 | |||
|自身可被氧化为氧化型维生素C(脱氢维生素C,相当于脱去了烯二醇结构的一个氢原子),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 |||
|'''坏血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年1月13日 (一) 14:34的最新版本
维生素(vitamins)是动物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需要量极小,但动物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消化道中获得。各种维生素在化学结构上并无共同性,有脂肪族、芳香族、脂环族、杂环和甾类化合物等。
目前已知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有 14 种,根据溶解度不同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K;水溶性维生素有硫胺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B3)、泛酸(B5)、吡哆醇(B6)、生物素(B7)、叶酸(B9)、钴胺素(B12)、硫辛酸和维生素 C。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fat-soluble vitamins)A、D、E、K 均是异戊二烯或异戊烯的衍生物。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中,均可在肝、脂肪等组织中贮存,因此只有长期摄入不足才会发生相应的缺乏症。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与脂质共存,必须和脂类一起吸收,因此影响脂类消化吸收的因素(如胆汁酸缺乏)均可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甚至引起缺乏症。
维生素 | 别名 | 结构 | 化学本质 | 来源 | 功能 | 机理 | 缺乏症 |
---|---|---|---|---|---|---|---|
VitA | 抗干眼病维生素,视黄醇 | 类异戊二烯,由β-胡萝卜素合成而来 | ① 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人体不可合成),其中肝脏(特别是鱼的肝脏)、乳制品和蛋黄中含量较多
② 植物不含VA,但含有β-胡萝卜素,以小肠黏膜处经β-胡萝卜素双加氧酶作用下,可生成 2分子视黄醇。但β-胡萝卜素在体内利用率较低 |
① 构成与暗视觉相关的感觉物质成分
② 具有脂溶性激素的特性 ③ 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④ 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生殖功能 ⑤ 促进免疫功能 ⑥ 抗氧化和抗癌作用 ⑦ 参与铁的转动 |
②与胞内受体结合,启动某些基因的表达,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抑制角蛋白的合成
③参与糖蛋白和黏多糖的合成,对上皮细胞膜起稳定作用 ④参与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⑤VA与核受体结合后对基因表达的调节可促进B细胞产生抗体、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⑥VA和β-胡萝卜素都具有氧化作用,能清除自由基 ⑦VA控制转铁蛋白的合成,从而控制铁从肝细胞转动至其他细胞 |
夜盲症、VitA缺乏症 | |
VitD | 抗佝偻病维生素 | 类固醇衍生物
有两种形式: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 |
① 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VD
② 酵母和植物油中含有能被人体吸收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能转变为VD2 ③ 人体内的胆固醇可转变成7-脱氢胆固醇,在皮下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VD3 |
①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②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③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④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⑤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
①1,25-(OH)2-VitD3与胞内受体(VDR)结合,受体入核,启动下游转录。
②维生素D3能诱导许多动物的肠黏膜产生一种专一的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动物肠粘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 |
佝偻病(儿童)、VitD缺乏症、骨软化症 | |
VitE | 生育酚 | 一种酚类物质 | ①豆类、蔬菜、植物油中含量丰富
②人体合成 |
① 促进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精子的生成和活动,增加卵巢功能,卵泡增加,黄体细胞增大并增强孕酮的作用。
② 改善脂质代谢,降低TG(总甘油三酯)与TC(总胆固醇) ③对氧敏感,易被氧化,故可保护其他易被氧化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和ATP等。减少过氧化脂质的生成,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毒害,充分发挥被保护物质的特定生理功能。 ④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内脂类部分,减低红细胞脆性,防止溶血。缺乏时出现溶血性贫血。 ⑤大剂量可促进毛细血管及小血管的增生,改善周围循环。[1] |
亲脂性抗氧化剂[2] | 因VitE含量丰富,不易出现缺乏症. 认为一些贫血与血小板增多症与维生素E缺乏有关。
同时,维生素E缺乏易引起生殖机能障碍(参见作用①),因此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 | |
VitK | 凝血维生素 | 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 VitK1:植物/动物的肝脏
VitK2:人体肠道细菌合成 VitK3:人工合成(临床常用,活性最高) VitK4:人工合成 |
①促进凝血
②增加骨密度 |
①参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代谢
②正常骨骼中代谢所需的两种骨基质蛋白质(骨钙素BGP、骨基质蛋白MGP)是维生素K依赖的[3] |
不易出现缺乏症,缺乏时易出血 |
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 | 别名 | 结构 | 化学本质 | 来源 | 功能 | 机理 | 缺乏症 |
---|---|---|---|---|---|---|---|
VitC | 抗坏血酸 | 3- 酮基-L- 呋喃古洛糖酸内酯(另有烯醇式)
ps:仅L-抗坏血酸具有生物活性 |
水果蔬菜(如柑橘、柚子、韭菜、猕猴桃。)
(人体不可合成) |
参与体内如抗氧化反应在内的诸多还原反应 | 自身可被氧化为氧化型维生素C(脱氢维生素C,相当于脱去了烯二醇结构的一个氢原子),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 坏血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