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胰岛激素:修订间差异

来自osm&bio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导入01>Qlf2007
无编辑摘要
 
毛蕊花糖移动页面胰岛激素讨论:胰岛激素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没有差异)

2020年5月11日 (一) 15:16的最新版本

总论

文件:47-0.PNG
图1:胰岛的结构
  • 胰腺由两部分组成:葡萄状腺(Acini)和朗格汉斯岛(Islets of Langerhans,又名胰岛)。(图1)[1][2]
  • 胰岛随机分散在胰腺内,大部分靠近胰腺内的小管,尾部数量较多。[2]
  • 葡萄状腺向胰管分泌胰液。[1]
  • 胰岛向肝门静脉分泌多种激素,都与能量代谢有关。[1][3]
  • 胰岛由α细胞、β细胞、PP细胞(γ细胞)、SS细胞(δ细胞)、ε细胞组成。[4][5]
  • β细胞最多,PP细胞最少。[5]
  • 胰腺头部后侧的胰岛PP细胞最多。[5]
  • β细胞集中在胰岛内部,α细胞分散在外部。[2]
  • α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原胰高血糖素(Proglucagon)。[6]
  • β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Insulin)、胰岛素C链、淀粉不溶素(Amylin)、原胰岛素(Proinsulin)、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6]
  • PP细胞主要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6]
  • δ细胞主要分泌生长激素抑制剂(Somatostatin)。[6]
  • ε细胞主要分泌饥饿素(Ghrelin)。(分泌量极少,不是主要胰岛激素)[6]

各类动物的胰岛

文件:49.PNG
图2:部分动物的胰岛分布方式
文件:50.PNG
图3:各脊椎动物胰岛的细胞组成
  • 无脊椎动物没有胰岛结构,但能分泌结构和功能类似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多肽。[4]
    • 果蝇的脑的神经细胞能分泌类似胰岛素的多肽,降低血淋巴的岩藻糖(Trehalose)浓度。[4]
    • 果蝇的心脏的CC细胞(Corpora Cardiaca)是内分泌细胞,能分泌类似胰高血糖素的多肽AKH(Adipokinetic Hormone),升高血淋巴的葡萄糖浓度。[4]
  • 胰岛素是第一种主要分泌部位移至小肠粘膜的激素。(在头索动物和尾索动物中)[4]
  • 文昌鱼是第一种四类主要胰岛激素分泌部位都在小肠粘膜的动物。(但还没有形成胰岛)[4]
  • 圆口纲开始出现胰岛组织,但不在胰腺内。[4]
  • 盲鳗的胰岛在总胆管基部,七鳃鳗的胰岛在小肠粘膜和肝内。[4][7]
  • 七鳃鳗的胰岛内有空腔。[4]
  • 移除盲鳗的胰岛不会引起高血糖。[4]
  • 圆口纲的胰岛只有β细胞和SS细胞,小肠粘膜上分散有四类细胞。[4]
  • 从软骨鱼开始,β细胞完全进入胰岛,α细胞开始进入胰岛。[4]
  • 从鱼类到哺乳类,小肠粘膜上都分散有三类细胞(α、PP、SS)。(但极少)[4]
  • 某些软骨鱼的胰岛有PP细胞。[4]
  • 软骨鱼的胰岛出现在胰腺内的小管周围。[7]
  • 肺鱼的胰腺和脾被其它器官完全包裹,解剖困难。[4]
  • 肺鱼的胰岛分散在脾和小肠之间。[4]
  • 肺鱼的胰岛有结缔组织包被,PP细胞极少。[4]
  • 硬骨鱼的胰岛由一个较大的主胰岛(称为Brockmann Body)和若干小胰岛组成,分散在肠系膜中。[4][7]
  • 四足类的胰岛分散在胰腺中。[7]
  • 部分鸟类和哺乳类的胰岛出现ε细胞。[4]
  • 鸟类的α细胞最多,哺乳类的β细胞最多。[7]

β细胞的胰岛素

图4:原胰岛素的剪切(简图)
文件:128.PNG
图5:原胰岛素的剪切(全图)
文件:129.PNG
图6:(原)胰岛素的六聚体
文件:52-0.PNG
图7:控制胰岛素释放的因素
文件:130.PNG
图8: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基本信号通路
文件:132.PNG
图9:餐后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
文件:133.png
图10:胰岛素和它的受体
文件:Hsa04910.png
图11:胰岛素的信号通路
文件:134.png
图12:胰岛素的信号通路

结构、合成、分解

  • 1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INS基因编码预原胰岛素(Preproinsulin),由糙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翻译。[1][3][8]
  • 预原胰岛素的N端有疏水信号肽。[3]
  • 预原胰岛素被送入内质网腔内,被剪去信号肽成为原胰岛素(Proinsulin)。[3]
  • 原胰岛素由二硫键异构酶(Disulfide Isomerase)帮助形成二硫键,从而完成折叠。[3]
  • 原胰岛素在高尔基体反面被装入原分泌颗粒(Progranules)。[3]
  • 原分泌颗粒内,原胰岛素被剪切成A链、B链、C链。(图4、5)[3]
  • 每个剪切位点由2个碱性氨基酸组成。[3]
  •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原蛋白转化酶(Subtilisin-like Proprotein Convertases,简写SPC或PC)将原胰岛素切开。[3]
    • 有两种PC,分别称为PC1/3和PC2。[3]
    • 一般情况下,A链和C链间由PC2切开,B链和C链间由PC1/3切开。(但不是绝对的)[3]
    • PC1/3和PC2都属于丝氨酸蛋白酶,都需要钙离子激活。[3]
    • PC2的最适pH略低。[3]
    • 一般情况下PC1/3先切,PC2后切。[3]
  • 羧肽酶E(Carboxypeptidase E,又名H,简写CPE或CPH)将切开的原胰岛素的剪切位点剪去。[3]
  • A链和B链通过2个二硫键相连,组成胰岛素。(A链内部还有1个二硫键)[1][3]
  • 原分泌颗粒离开高尔基体,成为分泌颗粒(Secretory Granule)。[3]
  • 分泌颗粒停留在细胞内,受到特定信号时排出细胞。(此种胞吐方式称为Regulated Secretory Pathway)[3][9]
  • C链随胰岛素被排出细胞,少量原胰岛素(和处理中间物)也被排出细胞。[1][3]
  • C链的功能:
    • C链将A链和B链绑定,使它们间二硫键的形成由双分子反应变为分子内反应,提高反应速率。[3]
    • C链帮助A链N端的折叠。[3]
    • C链将原胰岛素凑长,帮助其跨过内质网。[3]
    • C链的构象有助于剪切位点与酶结合。[3]
    • C链能微弱促进细胞吸收利用葡萄糖。[3]
    • C链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1],可能用于改善肌肉、皮肤、视网膜的微循环。[3]
    • C链能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钠钾泵。[3]
    • C链能减缓糖尿病时血管和神经的并发症。[3]
    • 细胞对C链的受体可能是G偶联蛋白受体。[1]
    • 上述受体可能不能区分C链的手性。[3]
  • C链可以作为胰岛素分泌的标志。[3]
  • (原)胰岛素能形成以2个Zn2+为中心的六聚体结构。(图6)[3]
  • 胰岛素主要被肝、肾、肌肉的胰岛素酶(Insulinase)分解。[1]
  • 原胰岛素和C链主要在肾被分解。[6]

胰岛素分泌的调控

  • 常见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见图9。[1]
  • β细胞自身有血糖浓度感受器,根据血糖浓度调节胰岛素的生产和分泌。[1]
  • 正常情况下,胰岛素的生产与分泌表观上偶联,即分泌多少,产生多少,细胞内储备几乎恒定。[3]
  • 刺激分泌胰岛素的因子通常也刺激生产胰岛素,但刺激机制可能不同,即胰岛素的生产与分泌实际上不偶联。[3]
  • 短时间内,葡萄糖刺激分泌胰岛素的信号通路依赖钙离子,但葡萄糖刺激生产胰岛素不依赖。[3]
  • 肾上腺素、生长激素抑制剂、二氮嗪(Diazoxide)抑制胰岛素分泌,但不抑制胰岛素生产。[3]
  • 脂肪酸、磺脲(Sulfonylurea)刺激胰岛素分泌,但不刺激胰岛素生产。[3]

胰岛素生产的调控

  •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生产主要在翻译层面。[3]
  • 胰岛素基因是11号染色体短臂上的INS基因。[10]
  • INS基因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可供调控。[10]
  • 葡萄糖同时刺激约50种蛋白质的生产,大部分参与胰岛素分泌,包括PC和CPE。[3]
  • 上述若干蛋白质的mRNA的5' UTR有称为“ppIGE”的元素,序列对称。[3]
  • β细胞的细胞质中有ppIGEBP蛋白,葡萄糖浓度升高时与ppIGE元素结合,促进mRNA翻译。[3]
  • 葡萄糖升高12h以上,葡萄糖参与稳定预原胰岛素的mRNA。[3]
  • 长时间葡萄糖升高,Pdx-1和MafA转录因子磷酸化,促进相关基因转录。[3]
  • 更长时间葡萄糖升高(或肥胖、怀孕时),胰岛增生。[3]

胰岛素分泌的调控

  • 葡萄糖通过GLUT1和GLUT2转运器进入β细胞,转化为ATP。(属于协助扩散)[3]
  • ATP升高引起钾离子通道(KCNJ11)关闭,同时钠离子通道(TRPM4)开放,使细胞去极化。[3]
  • 磺脲、氯茴苯酸(Meglitinide)也可关闭钾离子通道。[6]
  • 细胞内电位达到-20 mV时,电压门钙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进一步去极化。[3]
  • 钙离子激活CAMK激酶,引起胰岛素释放。[11]
  • 乙酰胆碱、脂肪酸、胆囊收缩素可激活磷脂酰肌醇磷脂酶C(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olipase C)。[6][11]
  • 肌醇磷脂酶C产生IP3,引起内质网释放钙离子,从而引起胰岛素释放。[6][11]
  • 电压门和钙离子门钾离子通道开放,使细胞回到静息电位。[3]
  • 葡萄糖升高24h以上,胰岛素分泌(可逆地)对葡萄糖不再敏感。[6]
  •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孕酮、雌激素促进胰岛素分泌。[1]
  • 胰岛受自主神经系统调控。[1][2]
    • 交感神经通过去甲肾上腺素抑制胰岛素分泌。
    • 副交感神经通过乙酰胆碱促进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分泌实际情况

  • 空腹时,胰岛素少量分泌,对代谢影响极小。[1]
  • 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时,β细胞立刻释放储存的胰岛素,其分泌量在5分钟内升高10倍。(称为第一阶段)[1]
  • 8分钟时,储存的胰岛素快要耗尽,分泌量快速下降,同时细胞开始生产胰岛素。[1]
  • 15分钟时,胰岛素分泌量开始上升,并持续上升2~3小时。(称为第二阶段)[1]
  • 上述过程图解见图9。[12]

作用、信号通路

  • 胰岛素的宏观功能:
    1. 促进细胞吸收和分解葡萄糖;[1]
    2. 促进糖原合成,抑制糖原分解;[1]
    3. 促进脂质合成,抑制脂质分解;[1]
    4. 促进细胞吸收氨基酸,合成蛋白质;[1]
    5. 抑制蛋白质分解;[1]
    6. 促进细胞吸收钾,抑制肾排出钠;[10]
    7. 舒张血管壁肌肉,增大血流;[10]
    8. 促进胃酸分泌;[10]
    9. 促进基因转录和翻译;[1][13]
    10. 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抑制细胞凋亡;[10][13]
    11. 促进记忆和学习,尤其是语言记忆。[10]
  • 人的大部分细胞都有胰岛素受体(IR)。[1]
  • IR是较为特殊的酪氨酸激酶感受器,是糖蛋白。[6]
  • 未结合胰岛素的IR由2个α亚基和2个β亚基组成。[1][14]
  • 2个β亚基之间、α和β亚基之间通过二硫键相连。[14]
  • α亚基在胞外,每个有2个胰岛素结合位点,但只能结合1个胰岛素分子。[14]
  • 与胰岛素结合时,亚基构象改变,相当于普通酪氨酸激酶感受器形成二聚体,β亚基自我磷酸化(Autophosphorylation),受体激活。[14][15]
  • 激活的β亚基将IRS蛋白和SHC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13][14]
  • IRS和SHC通过PTB结构域与IR的近膜区的一个磷酸酪氨酸结合。[14]
  • SHC与上述酪氨酸的亲和度较大。[14]
  • IRS蛋白激活3,4-二磷酸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产生PIP3[13][14]
  • PIP3激活细胞膜上的依赖3-磷酸肌醇的蛋白激酶(PDK1)。[13][14]
  • PDK1磷酸化并激活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3][14]
  • AKT激活或抑制大量种类的蛋白质,见图10。[14]
  • SHC蛋白可通过SOS/GRB2蛋白激活Ras信号通路,促进某些基因的转录。[14]
  • GLUT4葡萄糖转运器被激活,促进细胞吸收葡萄糖(但脑的神经细胞除外)。[1]
  • 肝细胞中多余的葡萄糖被用于合成糖原和甘油三酯。[1]
  • 脂肪细胞中多于的葡萄糖被用于合成甘油。[1]
  • 肝细胞的糖原磷酸化酶被抑制,葡萄糖激酶和糖原合成酶被激活。[1]
  • 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被装入极低密度脂蛋白,然后运入脂肪组织。[1](参阅甘油三酯分解代谢
  • 肝细胞的胆固醇和磷脂合成被抑制。(因为底物被用于合成甘油三酯)[1]
  • 糖异生所需的酶被抑制。(糖异生被抑制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底物)[1]
  • 脂肪细胞中,PDE3被磷酸化,降低cAMP,进而对激素敏感的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被抑制。[1][14]
  • cAMP降低的另一结果是cGMP升高。
  • 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被促进。(尤其是亮、异、缬、酪、苯氨酸)[1]
  • 溶酶体水解蛋白质被抑制。[1]
  • 大多数mRNA的翻译被促进。[1]

胰高血糖素

文件:140.PNG
图10:原胰高血糖素的结构
文件:Hsa04922.png
图11:胰高血糖素的信号通路

合成、分泌

  • 2号染色体长臂上的GCG基因编码预原胰高血糖素(Preproglucagon)。[16]
  • 预原胰高血糖素N端有疏水信号肽。[17]
  • 像胰岛素一样,预原胰高血糖素被剪去信号肽送到高尔基体反面的原分泌颗粒中。[3]
  • 除β细胞以外的胰岛细胞都只表达PC2而不表达PC1/3。(但小肠中的α细胞可表达)[3]
  • 原胰高血糖素的结构见图10。(只有Glucagon和IP-1的两端可被PC2剪断)[18]

功能、信号通路

  • 胰高血糖素的功能:
    1. 促进糖原分解;[1]
    2. 促进糖异生;[1]
    3. 提高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酸;[1]
    4. 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胆酸分泌;[1]
    5. 强心;[1]
    6. 提高肾的血流量。[1]
  • 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是普通的G蛋白偶联感受器,属分泌素型。[1]
  • 胰高血糖素的信号转导过程见图11。[19]
  • 胰高血糖素升高PIP3和cAMP,降低cGMP。[19]
  • cAMP激活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将无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b变为有活性的糖原磷酸化酶a,从而促进糖原分解。[1][19]
  •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细胞吸收氨基酸,进行糖异生。[1]
  • 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都促进肝细胞向血液释放葡萄糖。[1]
  • 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细胞释放脂肪酸,抑制肝细胞吸收脂肪酸,提高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1]
  • 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1. 低血糖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高血糖则抑制;[1]
    2. 血液氨基酸(尤为丙、精氨酸)升高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1]
    3. 运动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1]

其它胰岛激素

  • 淀粉不溶素减缓胃消化液进入肠道,增进饱腹感,防止血糖浓度快速升高。[1]
  • 胰多肽控制胰岛和胰腺的分泌活动。[1]
  • 淀粉不溶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1]
  • 生长激素抑制剂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1]

参考文献

  1. 跳转到: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第19版第79章
  2. 跳转到: 2.0 2.1 2.2 2.3 《Gray's Anatomy》第40版第70章
  3. 跳转到: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Endocrinology: Adult and Pediatric》第7版第31章
  4. 跳转到: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Islets of Langerhans》第1章
  5. 跳转到: 5.0 5.1 5.2 《Islets of Langerhans》第2章
  6. 跳转到: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Basic and Clinical Endocrinology》第9版第17章
  7. 跳转到: 7.0 7.1 7.2 7.3 7.4 《Vertebrates: Comparative Anatomy, Function and Evolution》第6版第15章
  8. NCBI Gene:3630
  9.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第6版第13章
  10. 跳转到: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Wikipedia:Insulin
  11. 跳转到: 11.0 11.1 11.2 KEGG PATHWAY: Insulin secretion
  12. 《Endocrinology: Adult and Pediatric》第7版第32章
  13. 跳转到: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KEGG PATHWAY: Insulin signaling pathway
  14. 跳转到: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Endocrinology: Adult and Pediatric》第7版第33章
  15.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第12版第5章
  16. NCBI Gene:2641
  17. UniProt:P01275
  18. 《Endocrinology: Adult and Pediatric》第7版第34章
  19. 跳转到: 19.0 19.1 19.2 KEGG:Glucagon signaling path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