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与辅酶: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小 (好累,不编了((( |
小 ww |
||
第45行: | 第45行: | ||
⑦VA控制转铁蛋白的合成,从而控制铁从肝细胞转动至其他细胞 | ⑦VA控制转铁蛋白的合成,从而控制铁从肝细胞转动至其他细胞 | ||
|夜盲症 | |'''夜盲症''' | ||
|- | |- | ||
|VitD | |VitD | ||
第56行: | 第56行: | ||
③ 人体内的胆固醇可转变成7-脱氢胆固醇,在皮下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VD3 | ③ 人体内的胆固醇可转变成7-脱氢胆固醇,在皮下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VD3 | ||
| | |①提高机体对'''钙、磷的吸收''',使血浆钙和血浆磷的水平达到饱和程度。 | ||
| | |||
|佝偻病 | ②促进'''生长'''和'''骨骼钙化''',促进'''牙齿健全'''; | ||
③通过'''肠壁'''增加磷的吸收,并通过'''肾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 |||
④维持血液中'''柠檬酸盐'''的正常水平; | |||
⑤'''防止氨基酸通过肾脏损失'''。 | |||
|①1,25-(OH)<sub>2</sub>-VitD<sub>3</sub>与胞内受体(VDR)结合,受体入核,启动下游转录。 | |||
②维生素D<sub>3</sub>能诱导许多动物的肠黏膜产生一种专一的钙结合蛋白(CaBP),增加动物肠粘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 | |||
|'''佝偻病''' | |||
|- | |- | ||
|VitE | |VitE | ||
|生育酚 | |生育酚 | ||
| | |[[文件:维生素Epng.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
|一种酚类物质 | |一种酚类物质 | ||
|豆类、蔬菜、植物油中含量丰富 | |豆类、蔬菜、植物油中含量丰富 | ||
| | | | ||
| | | | ||
|因VitE含量丰富,不易出现缺乏症. | |因VitE含量丰富,不易出现缺乏症. 认为一些'''贫血'''与'''血小板增多症'''与维生素E缺乏有关. | ||
|- | |- | ||
|VitK | |VitK | ||
|凝血维生素 | |凝血维生素 | ||
| | |[[文件:维生素K.png|缩略图|180x180像素|(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 ||
|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 |苯骈二氢吡喃的衍生物 | ||
| | | | ||
| | | | ||
| | | | ||
| | |不易出现缺乏症,缺乏时'''易出血''' | ||
|} | |} |
2024年3月12日 (二) 20:09的版本
维生素(vitamins)是动物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需要量极小,但动物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消化道中获得。各种维生素在化学结构上并无共同性,有脂肪族、芳香族、脂环族、杂环和甾类化合物等。
目前已知为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有 14 种,根据溶解度不同分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 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 K;水溶性维生素有硫胺素(B1)、核黄素(B2)、尼克酸(B3)、泛酸(B5)、吡哆醇(B6)、生物素(B7)、叶酸(B9)、钴胺素(B12)、硫辛酸和维生素 C。
1.1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fat-soluble vitamins)A、D、E、K 均是异戊二烯或异戊烯的衍生物。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中,均可在肝、脂肪等组织中贮存,因此只有长期摄入不足才会发生相应的缺乏症。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通常与脂质共存,必须和脂类一起吸收,因此影响脂类消化吸收的因素(如胆汁酸缺乏)均可造成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减少,甚至引起缺乏症。